“烛龙”
qia核心次流片并成功通过基础功能测试的消息,被严格封锁在“奇点科技”
最核心的圈层内。
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在资本嗅觉极其敏锐的今天。
尽管林小一和李明再三强调保密,但“奇点”
与“芯创微电子”
的频繁秘密接触,以及一批特定规格的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异常采购,还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几天后,一位不之客,通过层层关系,联系上了周文斌,表达了希望能够与林小一面谈的意愿。
来人是国内一家顶级风险投资机构“龙渊资本”
的合伙人,姓沈。
“龙渊资本”
背景深厚,投资风格以精准、狠辣、注重长期价值着称,在科技圈影响力巨大。
他们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意图耐人寻味。
林小一在仔细评估后,决定见一见这位沈先生。
会面安排在公司附近一家格调清雅的茶室包间。
沈先生大约四十多岁,穿着合体的休闲西装,气质儒雅,眼神却锐利如鹰,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林总,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沈先生主动伸出手,语气平和。
“沈先生过奖,请坐。”
林小一与他握手,态度不卑不亢。
寒暄过后,沈先生直接切入主题:“林总,开门见山地说,‘龙渊’一直非常关注硬科技和半导体领域的展。
对于‘奇点’在过去一段时间展现出的技术韧性和战略定力,我们深感钦佩。”
林小一不动声色:“谢谢。
‘奇点’只是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正确的事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沈先生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据我们所知,‘奇点’目前面临的资金压力和供应链困境,依然非常严峻。”
他轻轻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龙渊’愿意在这个关键时刻,向‘奇点’注入一笔足以解决所有燃眉之急的战略投资。
我们可以帮助‘奇点’重建更稳固的供应链,打通更多元化的市场渠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来自外部的某些非商业压力。”
条件听起来极其诱人。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能立刻将“奇点”
从生存危机中解救出来。
但林小一心中警铃大作。
资本的慷慨背后,往往标好了价码。
“沈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
林小一语气平静,“不知道‘龙渊’对投资‘奇点’,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沈先生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更具压迫感:“要求很简单。
第一,‘龙渊’需要占据一个董事会席位,并享有对重大战略决策的一定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二,我们希望‘奇点’能够适当调整目前过于……‘理想化’的技术路线,比如那个完全自主的‘火种二号’,是否可以暂缓,集中资源投入到更具商业前景的‘烛龙’项目上?毕竟,资本追求的是回报效率和确定性。”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显:资本要的是控制和影响,要的是尽快将技术变现,而不是陪着你去完成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关乎“自主可控”
的宏大梦想。
他们看中了“烛龙”
的潜力,却可能认为“火种二号”
是多余的负担。
林小一心中冷笑。
果然如此。
资本只想摘取最甜美的果实,却不愿浇灌那棵可能生长得更茁壮、但需要更长时间孕育的树木。
“感谢沈先生的坦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