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达历史之最!
战争初起时,双方火炮数量有限,平均每公里防线仅配置十至十五门,全战线加起来约两千五百至三千五百门左右。
然而时至今日,火炮总数与部署密度均已大幅攀升。
仅协约国一方,在长达六百公里的战线上就已部署过三千五百门火炮;而德军方面也不遑多让,火炮数量同样突破三千门大关。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双方炮兵力量翻了一番还不止。
火炮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便是弹药消耗的急剧上升,战争开销也因此水涨船高,沉重压在两国财政之上。
毕竟,那个年代的炮弹可是稀罕物,动辄成百上千地砸出去,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惊人开销。
一场战役下来,一门炮打出几十甚至上百并不稀奇。
可要是几千门炮一起这么打,再富裕的国家也扛不住啊!
幸运的是,这场战争爆在欧洲,而且是经济最达的西欧地区。
这些国家早早完成了工业变革,制造业底子厚实,武器装备基本都能自给自足,不至于落到打仗全靠进口、打完就束手无策的地步。
德军迟迟没有大规模向前线运送补给和物资,这在法军将领看来,显然是无意动全面进攻的信号。
既然如此,他们自然可以安心睡大觉了。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风平浪静的时候,德军的攻势却毫无征兆地打响了。
起初,守在阵地上的法国士兵并没太当回事——敌方出动的人数实在太少,阵型又零散,成群地推进,根本不像要起总攻的样子。
确实,德军投入的兵力不多,且分成了一个个小战斗组,各自为战,不再像过去那样集结大队人马冲锋陷阵。
但当德军后方阵地的大炮齐声轰鸣,数百门火炮同时咆哮时,对面战壕里的高卢人才猛然惊觉: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轰!
轰!
轰!
炮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在法军阵地上炸起一片片尘土与硝烟。
士兵们被死死压在战壕里,动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