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早已不再只是争夺战场胜利,而是演变为一场耐力的较量——看谁更能熬得住。
历史上的第二帝国撑了四年,最终因国力枯竭而败降。
而如今这个时空的帝国实力更弱,绝无可能坚持那么久。
正因如此,他们才急于动进攻,试图战决,避免被活活拖垮。
“嗯,贵国的情况我们大致明白了。
不过,不知此次计划动用多少兵力?主攻方向定在哪里?又由哪一方主导行动?”
孙德胜本就不愿在柏霖虚度光阴,自然愿意前往前线协助谋划。
但这仗不仅关系到德意芷帝国的存亡,也牵连着汉军的声名,容不得半点轻率。
倘若这批军事顾问无法协助德军赢得这场战役,汉军的声望必将遭受严重打击。
因此,孙德胜态度极为严谨,务求将每一个环节都梳理清楚。
唯有洞悉敌我,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听完德军将领的战情通报后,孙德胜一行才明白,德皇的构想是以卡尔亲王统领的第二军团为核心,在比荷卢方向起一场大规模攻势。
目标是突破协约国军正面防线,直逼高卢心脏地带——铁塔城,以此施压迫使高卢屈服!
过往的普法之战早已揭示:高卢外表张扬,实则外强中干,远不足以与真正的欧洲强国并列。
更何况其军队多为临时编组,士兵缺乏实战经验,军官指挥能力也参差不齐。
整体来看,这支法军就像一块极易捏碎的软泥,至少比起英军来,显然更容易击溃。
而高卢身为协约阵营两大支柱之一,又地处战略要冲,一旦退出战场,协约国便失去深入进攻第二帝国的重要跳板。
届时,英军只能龟缩于比荷卢这一狭长地带,战线被迫大幅收缩,德军便可集中兵力逐一围歼。
没了高卢这片广阔的腹地支撑,仅靠低地三国的有限空间,英军将陷入绝境。
只要德军在正面打开缺口,极有可能将敌军尽数围困、彻底消灭!
这套战略在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被验证成功。
当年古德里安率领装甲部队穿越阿登密林,突然杀出,高卢防线顷刻瓦解,盟军溃不成军,退守至比荷卢交界处,几乎全军覆没。
若非日不落国反应神,见势不对立即撤退,并倾全国之力调集千百船只接应,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敦刻尔克大撤离,那支四十余万人的远征军恐怕早已沦为俘虏。
如今若能在这一时空复刻当年之势,无异于重演闪电战的经典翻盘!
只不过眼下德军尚无机械化装甲力量,想要实现快穿插难度极高。
加之堑壕体系已高度成熟,防御力空前强大,此役所面临的挑战,甚至过历史上德军对阵马奇诺防线之时。
正因如此,当听完整个作战设想后,汉军顾问团也感受到沉重压力。
德军设定的目标未免过于激进,孙德胜与团队反复推演后一致认为,该计划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
况且当年普法战争期间,德军正是从阿登一带突入,高卢人对此必有戒备;如今德军却打算自符腾堡山区启程,地形复杂,行进艰难,即便突破边境,距离铁塔城仍遥不可及。
难以迅兵临城下,自然也无法达成震慑逼降的效果。
退一步讲,哪怕前线得手,最多也只是向前推进数十乃至百余公里,要想拿下高卢中枢,几乎不可能实现。
不过,汉军的任务本就不是替他们制定决胜之策,而是提供应对堑壕僵局的有效手段。
至于德军高层执意推行的战术是否可行,已不在他们的职责范畴之内。
“卡尔亲王,针对当前僵持局面,我们设计了一套新打法,名为‘渗透战术’,不知您是否有兴趣一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