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岸上可修筑坚固掩体,层层防护,无需顾虑重量或机动性;战舰却受限于结构与吃水,防御只能妥协。
攻防两端皆处劣势,使得即便岸炮技术略逊一筹,也仍有周旋之力。
当年英军入侵天朝,正是在虎门受挫后,才避实就虚,专挑防守空虚之地下手,凭借机动优势逐步推进。
可如今情形不同——适合登陆的地点极为有限,眼前这座港口已是最佳选择,别无他路,只能强攻。
起初,日不落与高卢联军认定,只需一轮猛轰,那些仆从兵便会土崩瓦解。
可随着战斗持续,他们却现对方士气高昂,远非想象中那般脆弱。
尽管己方摧毁了不少炮台,但海上也有数艘军舰被击伤,甚至有一两艘沉入海底。
这般局面,令联军心头渐生不安,仿佛预感到了某种不祥的结局。
最令他们震撼的是,某座炮台被一炮弹直接命中,守军瞬间全部阵亡。
正当舰上官兵欢呼时,几名土着士兵竟冒着炮火冲上前去,迅拖走同伴遗体,在半塌的残垣间重新装填火炮,继续开火反击!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日不落将士的心。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顽强的土着部队。
也正是这一刻,他们终于意识到:
此战,恐怕不会如预想那般轻易收场。
“快!
立刻压上去,让战列舰靠岸支援!”
日不落军队的耐心已彻底耗尽。
若不能迅攻破敌方阵地,击溃这支仆从部队,今天的攻势恐怕只能以失败告终!
他们绝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却一无所获。
因此,必须背水一战,动最强一波猛攻,务求一举击溃对手!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出动火力最为凶猛、防护最为坚固的铁甲巨舰。
这些战舰是日不落参照天朝定远级战列巡洋舰仿制而成。
他们原本更渴望拥有类似炎龙号那样的级主力舰,但以当前的工业水平和造船技术,那种级别的战舰只能停留在设计图上,根本无法建成。
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吨位较小、建造难度较低的定远级作为蓝本进行复制。
尽管日不落国力雄厚,倘若连他们都难以仿造成功,那除了天朝之外,这世上恐怕再无其他国家能独立建造万吨级铁甲战舰了。
虽然这些仿制品的动力系统略显不足,最高航明显不及原版定远级,但在其他方面却毫不逊色,尤其是那巨大的主炮口径与厚重的装甲带,无不彰显其惊人的打击力与强的生存能力。
当这些钢铁巨兽驶入战场,对准岸边阵地开火时,北非殖民地的仆从军防线顿时陷入崩溃边缘。
那些炮台本就是仓促构筑,防御工事薄弱,自然难以承受如此猛烈的舰炮轰击。
更何况,守军所用的火炮虽为陆军制式的野战炮,在本地已属精良,但无论口径、威力还是射程,与战舰主炮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即便如此,守军依然打得极为顽强。
驻守亚历山大港的汉军附属部队,在伤亡过三成、八成以上炮位被摧毁的情况下,才有序撤离阵地,边打边撤,行动井然。
他们在撤退过程中,不仅相互掩护,还带走了伤员与阵亡者的遗体,甚至连残存的弹药与装备也尽数回收,未留一丝可用之物给敌人。
这一幕看在联合舰队指挥官眼中,令他们心头沉重。
“确定这支队伍只是北非的仆从军,而非正规汉军?”
他们仍有些难以置信——一支仆从武装竟能打出如此坚韧的表现!
倘若刚才交手的是汉军主力,那么战况激烈些尚可理解;可若对手仅仅是地方附庸部队,那这场胜利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