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到那时年轻的君主仍无法独当一面,帝国恐怕将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江山稳固、皇权安宁。
可皇帝不但不予体谅,反而处处刁难,令他寸步难行。
这份心力交瘁让他几度萌生退意——一把老骨头,命不久矣,既然付出得不到认可,又何必苦苦支撑?
但只要想起尼古拉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昔日的知遇之恩,他就无法在这危难时刻抽身而去。
“陛下,这次和谈本是我们主动向天朝提出的,说到底,是我们求和。
倘若此刻中断谈判,拒绝对方条件,对天朝并无实质损失,他们仍可继续西进,兵锋直指我腹地。”
“可一旦谈判破裂,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这一问如同惊雷,震得满殿寂静,连沙皇也为之动容。
是啊,接下来该怎么办?
真要拼死一战吗?且不论胜负如何,就算有能力对抗汉军,那南方的土军又该如何处置?总不能两线同时开战吧?
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国力。
若有此等实力,又怎会节节败退,沦落至此?
亚历山大三世死死盯着相,怒火中烧——这老头竟当着众人的面揭了帝国的伤疤!
而戈尔恰科夫坦然迎上那双愤怒的眼睛。
如果连真相都不敢面对,那这个国家真的没救了。
片刻沉默后,沙皇终于移开了视线,仿佛一瞬间接受了现实。
他缓缓开口:“那就谈吧……尽力争取一份有利于我国的条约。”
俄国人同意谈判了,但在地点问题上却争执不下。
他们坚持要在本国境内进行,最好就在都莫斯科举行,如此便可借主场之势,对天朝使团形成心理压迫。
眼下国内民情激愤,百姓对天朝恨之入骨。
一旦谈判消息走漏,不用官方动手,愤怒的民众就会将对方代表撕成碎片。
当然,为了确保谈判顺利推进,毛熊绝不会允许天朝的使团在莫思科出什么意外。
毕竟,若这些人被激愤的百姓给收拾了,往后谁替天朝坐上谈判桌跟他们掰扯?
可让这些使者切实体会一下毛熊民间对天朝的冷眼与敌意,倒不失为一种施压手段——无形之中,也能在正式会谈时多添几分筹码。
这正是毛熊坚持将谈判地定在自家都莫思科的关键所在!
天朝对此心如明镜,自然也不会轻易落入对方圈套。
既然毛熊摆出姿态要在自家门口谈,那天朝也立刻回敬一招:那就干脆在长安谈,咱们的都城见。
虽然随着汉军连战连捷,天朝民众对毛熊的仇怨已不像从前那般炽烈,但回到自家地盘谈判,依旧能借势造势,营造出不可抗拒的氛围,逼得对方看清局势,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乖乖低头认条件。
对于这个提议,毛熊当然不肯答应。
从莫思科到长安,横跨六千余里,往返一趟耗时数月。
他们哪有这份闲工夫?眼下南线正火烧眉毛——土鸡大军一路高歌猛进,直插腹地,形势日益危急。
倘若不能迅与天朝收场,调兵南下应对真正的威胁,那南方的溃势恐怕难以遏制,局面只会越来越糟。
于是毛熊当即否决了长安之议。
可两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谈判还没开始便卡在了地点问题上。
没有共识的会面场所,谈何展开对话?
不过这个问题对天朝来说并不紧迫。
毕竟受夹击之苦的是毛熊,不是他们。
他们境内安然无恙,未曾遭战火侵袭,而前线的汉军更是步步推进,节节取胜。
在这种情形下,天朝的谈判使团索性停留在叶卡捷琳堡,一边领略草原辽阔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