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联手击溃我们的共同敌人——毛熊。”
苏丹直言不讳地点出这个名字,表明此番行动目标明确,直指毛熊无疑。
对土鸡而言,此前按兵不动,并非没有野心,而是判断时机未到。
毛熊实力尚强,贸然出击恐遭反噬。
于是这些年他们一边紧盯局势变化,一边暗中加紧备战,只为等待一个万全之机。
而现在,这个时机终于来了。
原因有二:其一,汉军在东方战场再度起大规模攻势;其二,毛熊在与汉斯的交战中接连失利,元气大伤。
就在李绍恩乘船自天朝赶赴土鸡期间,汉军在东线攻势如潮。
为减轻汉斯在欧洲的压力,阻止毛熊从东欧方向深入腹地,汉军兵分两路:
一路自北向西推进,猛攻毛熊重镇喀山等地;
另一路则从南高加索突袭,一支汉军奇兵横渡里海,直插俄军后方,导致敌军全线动摇,节节败退,南方战线随之崩溃,第比利斯就此易主。
北线战事距土鸡遥远,影响有限;但南线战场就生在自家门口。
第比利斯曾是土鸡的要地,后被毛熊强行占据,成为其南下入侵的重要据点。
如今汉军拿下此城,不仅替土鸡解除了侧翼威胁,更让土鸡上下真切感受到天朝彻底击垮毛熊的决心。
单看此次出兵规模与进攻力度,便知这场战争绝不会草草收场。
汉军势必要打到毛熊中枢,迫其屈膝求和,甚至将其彻底瓦解才肯罢休。
既然如此,土鸡便不再是孤军奋战,也无需独自承担风险。
他们完全可以借势而起,趁此良机与汉军协同进兵,在瓜分毛熊的过程中争取最大利益。
当年令他们对毛熊心生忌惮,是因为那家伙身躯庞大,人口众多,地盘辽阔,又生性彪悍、崇尚武力。
面对这样一个无论人口还是疆域都远自己的对手,土鸡人自然不敢轻易独自硬碰。
然而克里木一战让他们明白过来:只要能找到盟友联手出击,毛熊也并非不可战胜!
十五年前并肩作战的是高卢与日不落国,而如今站上战场的,却是天朝将士!
这支军队的实力,甚至过了昔日两国联军之和,反观今日的毛熊,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他们在东欧被汉斯打得溃不成军,大片领土沦陷,主力部队折损严重;
在东部战线又屡遭汉军重创,接连丢失战略要地,兵力持续消耗。
更糟的是,国内农民揭竿而起,哥萨克四处骚扰,内忧外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猛烈。
如今的毛熊,实力怕是连鼎盛时期的半成都不到!
既然如此,土鸡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半个月前,当得知汉军攻克第比利斯,并迅向北高加索推进时,土鸡高层再也坐不住了。
高加索紧邻黑海沿岸,若汉军顺势长驱直入,用不了多久就能深入伏尔加河下游腹地。
那片土地正是土鸡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倘若再不出手,等汉军完全控制局势,恐怕连汤都不会给他们剩下!
于是苏丹紧急召集军中重臣,提出对毛熊动武的构想。
将领们分析局势后一致认为:此时开战,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掌握。
其一,军事改革多年积累成果显着,已组建起二十多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新式陆军;
其二,毛熊如今元气大伤,而汉军正起猛攻,其有限兵力必然全部调往东方迎敌,无形中为土鸡减轻了压力,等于替他们牵制住了主力。
只要抓住时机动突袭,定能让毛熊措手不及。
一举拿下乌克蓝全境并非奢望。
一旦吞并乌克蓝及周边区域,土鸡国力将实现飞跃,重现昔日帝国辉煌的日子也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