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德军因情报滞后处处被动,节节失利,战局迅恶化。
威廉港的守军虽奋力抵抗,但人数悬殊,加之皇家海军的强力支援——数十艘战舰上百门重炮轮番轰击,极大削弱了防御力量。
在炮火压制下,英军顺利登陆,并迅建立前沿阵地,随即向城区猛攻。
短短三小时内,德军伤亡已逾六千,被迫撤离威廉港,向内陆退却。
英军成功占领该港,直接威胁到奥尔登堡一带德军主力的侧翼安全。
为防止侧翼被彻底突破,德军不得不从正面战线抽兵回防,此举导致奥尼西与洛登地区的部队陷入孤立。
两万余名守军很快被英军团团围困,后路完全切断,陷入绝境。
几乎与此同时,基尔港附近的德军也遭遇相同命运。
英军攻势迅猛,守军尚未组织有效防御,城市已然失守。
驻扎于北石勒苏益格北部的部队更是来不及撤退,便已被敌军切断退路,孤立于北方。
不过,相较于洛登地区的困境,这部分德军处境稍好。
他们尚可经由波罗的海方向撤离。
恰在此时,执行完对日不落本土袭击任务的德国舰队返航途中经过此地,顺道将这批部队接应撤离,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英军在西北方向的大捷,为协约国撕开了德国防线的关键缺口。
随着西北防线动摇,德军整体陷入被动。
协约国抓住战机,在全线起猛烈反攻,意图牵制德军主力,阻止其北调填补防线漏洞。
如此一来,便可为英军在北线进一步突破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击溃汉斯,赢得战争胜利。
对汉斯而言,当前形势极为严峻。
西北防线出现巨大裂口,若不能及时封堵,协约国必将趁势扩大突破口,彻底瓦解整个防御体系。
此时国内人心浮动,士气低迷,许多人已开始怀疑战争前景。
现实不容乐观,一旦无法遏制英军推进,敌人兵锋将直指柏霖城。
眼下德军主力皆部署于外线,腹地空虚,几无可用之兵。
倘若英军长驱直入,都恐难保全。
“毛奇将军,我们还有多少可用兵力?”
威廉一世忧心忡忡地问道。
身为新君,他刚刚登上皇位,还未享尽尊荣,绝不甘心成为亡国之主。
若此战失败,祖辈百年基业或将毁于一旦。
老毛奇神情凝重:“陛下,目前能调动的部队所剩无几,大约仅有五万人可用。”
当初协约国次动攻势时,他曾预判对方可能声东击西,因而未轻易调动全部兵力,特意保留一支预备队以应变局。
如今,这支队伍或许将成为扭转乾坤的最后希望。
协约国随后对鲁尔一带起大规模攻势,他与皇帝陛下暗自宽心,以为这便是敌方的底牌,于是便将手中大半兵力调往前线,填补战线缺口。
尽管在调度过程中出于稳妥考虑,他特意留下一支兵马未投入正面战场,而是驻扎后方作为策应。
但这支预备队人数有限,仅有五万之众!
而此刻英军在西北方向集结的进攻兵力已逾四十五万,仅以区区五万人前去支援,无异于飞蛾扑火。
纵是老谋深算的老毛奇,此时也束手无策。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再高明的谋略也无法弥补实力上的巨大鸿沟!
“不,不是五万!”
威廉一世听罢老毛奇的汇报,咬紧牙关,目光决然,一字一句地说道。
老毛奇闻言一怔,心中疑惑——明明后方只留了五万兵,陛下为何说不止?
莫非……
“东线现在还有多少兵力?”
果然,皇帝的目光已投向东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