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即展开地图,仔细端详——毛熊西南部,正是伏尔加河与黑海一带,着名的斯大琳格勒就坐落于此。
该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农业与工业高度达,堪称毛熊的命脉之地。
“不错,汉斯人就是这个意思。
但他们恐怕不会出兵协助我们攻打此地。
一旦我们出兵占领,必然会被毛熊视为死敌。”
汉斯的立场其实很明确:他们不打算彻底灭掉毛熊,因为那样做既无必要,也无法消化。
他们的真正意图,是击败毛熊,迫使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包括菠兰在内的部分领土。
相比吞并整个毛熊,仅拿下菠兰对于汉斯人来说更容易控制。
毕竟当年三国瓜分菠兰时,他们早已吞并了其中的大部分地区,对管理与同化菠兰人有丰富的经验。
这样一来,汉斯既能获得可观的利益,又无需付出太大代价。
“汉斯人这是想让我们冲在前面,替他们吸引火力。”
林文看出了其中的门道,“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稳稳地消化自己抢来的土地。”
“这片区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如果我们能拿下,至少可以容纳一千万移民。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欧洲扎下根基!”
军方的态度倾向于继续东进。
东欧大平原是世界第二大平原,仅次于西伯利亚平原。
但与寒冷荒凉的西伯利亚不同,这里气候温和,农业条件极佳。
毛熊素有“欧洲粮仓”
之名,其粮食出口占欧洲粮食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年出口量过一千万吨。
而这些粮食,正是来自这片肥沃的东欧平原!
在那个时代,毛熊依旧沿袭着农奴制这种陈旧而落后的制度,几乎等同于一种残酷的奴隶制,严重束缚了农业的展。
即便如此,他们的粮食产量居然还能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若是换作天朝这样一个将农耕技艺挥到极致的民族来统治这片土地,粮食收成只会更加可观!
林文坚信,单凭毛熊西南部那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加以精心经营,每年生产六千万吨粮食根本不是难事。
一旦中东的石油资源被开采出来,化工技术得到全面突破,化肥和农药的问题迎刃而解,那么这片土地上的粮食产量突破一亿吨,甚至达到两亿吨,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毕竟,后世的天朝仅靠国内两个面积加起来不足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就能实现六亿吨的年产量,其中这两个平原的总产量更是过了三亿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
而相比之下,东欧大平原面积更大,土壤更加肥沃,其潜力无疑更为可观。
二十世纪曾有人断言,掌控石油便掌控了世界。
但事实上,石油只是关乎展的快慢,真正决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是粮食。
全球五大主要粮食产区分别是天朝、南亚、东欧、北美和南美。
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广袤而雨水充沛的大平原。
天朝的三大平原、南亚的恒河平原、东欧的大平原、北美的大平原,还有南美的亚马孙平原与拉普拉塔平原,谁能掌控这些区域,谁就能掌控全球八成以上的粮食命脉。
这才是真正的世界霸权之基!
东欧平原毫无疑问是必须纳入版图的区域,但为他人火中取栗的蠢事,天朝绝不会做。
与德意志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终究无法长久。
除了在对抗毛熊这一点上双方有共同利益外,其他方面合作基础并不牢固。
除非德意志能凭空变出一支足以匹敌海上霸主的海军力量,在欧洲牵制住日不落的主力,否则他们对于天朝争霸世界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