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普军的兵力远当年拿破仑的部队,而毛熊国力却比那时更加虚弱。
除了要应对普鲁士的威胁,毛熊还面临汉军的边境压力、哥萨克骑兵的骚扰,以及国内不断爆的农民起义。
这种四面楚歌的局势,令毛熊上下陷入空前恐慌。
国内有识之士很快意识到,如果不妥善应对这些危机,恐怕整个国家都将面临覆灭的风险!
消息传到沙皇宫廷,无论是沙皇本人,还是军方高层,都再没人提及被围困在叶卡捷琳堡的顿河军团。
对他们来说,顿河军团固然重要,但与整个国家的安危相比,显然不是最优先的考虑。
汉军十几万部队远在数千里之外,而东欧方向的百万普军却已兵临城下。
毫无疑问,毛熊必须将防御重心转向普鲁士,否则一旦让其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毛熊迅行动起来,一方面不断调兵围剿国内的哥萨克骑兵,另一方面紧急征兵,组建新军,并将这些部队调往东欧前线,试图构筑防线,抵挡即将到来的普鲁士大军。
为了保住国家,毛熊几乎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甚至连那些一向吝啬的地主和贵族,也都纷纷出钱出力,协助沙皇对抗普鲁士。
因为普鲁士的政治体制与毛熊完全不同,它是由容克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联合主导的国家。
如果他们击败毛熊,必然会对国内的封建制度造成冲击,甚至可能废除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农奴制,这将直接损害贵族阶层的根本利益。
因此,为了自身利益,他们也不得不全力以赴!
此时,在第二帝国的都柏霖。
威廉一世在高卢完成称帝仪式后,率军返回新生的德意志帝国。
凭借击败宿敌高卢的巨大胜利,他在国内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甚至过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腓特烈大帝。
11月伊始,威廉一世趁着大获全胜的威势,亲率二十万德军,从凯旋门下庄严通过,接受柏霖与德意芷数百万民众的热情欢呼。
柏霖的凯旋门,又称勃兰登堡门,是腓特烈大帝时期所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最初为纪念七年战争胜利而立。
后来,高卢军队击败普鲁士,见到这座凯旋门后,将其顶部的驷马战车雕像掠走,运回本国都,并依样建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凯旋门。
由于高卢的凯旋门声名远播,大多数人一提到“凯旋门”
三个字,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铁塔城的那一座。
但实际上,普鲁士的这座门也叫凯旋门,同样承载着迎接凯旋将士的象征意义。
此时的威廉一世刚刚在高卢皇宫完成加冕仪式,正处于人生巅峰时刻。
借着这一战所取得的辉煌战果和空前声望,他得以强势出手,废除国内那些与普鲁士离心离德的邦国制度,凭借个人威信和军事实力,将原本松散的北德意芷联邦统一为一个崭新的帝国——德意芷第二帝国!
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芷国家,是无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德意芷人世代期盼的梦想。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历经几代人流血牺牲,才终于迎来今日的历史转折点。
而如今,这份几代人的奋斗成果,竟在他手中得以实现,这让威廉一世心潮澎湃,仿佛自己就是命运选中的天命之人,是德意芷唯一可以依靠的支柱!
一旁的帝国宰相俾斯麦见皇帝情绪高涨,便轻声提醒道:“陛下,战争尚未结束,我们还有一个敌人未被击败!”
“哦?你是说东边的毛熊吗?”
威廉一世转头问道。
“正是,毛熊是高卢的盟友。
战争一开始,他们就在菠兰地区集结了数十万大军,意图趁我之虚动攻击。
虽然我们严密布防,成功挫败了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