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普鲁士与奥地利的密切关系,新成立的奥匈帝国天然就是盟友。
两国同属日耳曼民族,语言相通、血缘相近,又是邻国,更有着共同的敌人——毛熊。
因此,双方结盟几乎已成定局。
先与天朝结盟,再拉拢奥匈,普鲁士的外部环境顿时大幅改善。
若能再拉上日不落,便真正可以高枕无忧。
因此,心情大好的俾斯麦邀请顾维钧同行,一同前往奥匈都维也纳,参加奥匈帝国皇帝的加冕典礼。
顾维钧欣然接受邀请,顺便还可将自己带来的汽车开到维也纳,向奥匈展示一番!
当人们看到天朝外长与普鲁士相共同现身奥匈皇帝的加冕仪式时,整个欧洲都为之侧目。
由于天朝与普鲁士结盟的消息并未大肆宣扬,外界对此仍一无所知。
因此,各国对于顾维钧与俾斯麦同时现身维也纳的场面,暗地里议论不断。
“我看之前的风声多半属实,天朝肯定已经和普鲁士结成了同盟!”
“对,若不是有这层关系,他们也不会表现得如此亲密。
你瞧,俾斯麦那张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除了他们二人,各国派驻奥匈帝国的大使也齐聚维也纳,参加弗朗茨一世的登基典礼。
毕竟奥匈帝国曾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如今又建立了一个能在欧洲排进前五的新帝国,各国自然不愿失礼,纷纷派人前来祝贺。
然而,当这些使节们看到顾维钧与俾斯麦谈笑风生,又与奥匈帝国皇帝交谈甚欢时,不少人心里都泛起了嘀咕。
这三国,该不会要搞一个三皇同盟吧?
……
眼看着普鲁士与天朝、奥匈眉来眼去,法兰西方面坐不住了。
若说普鲁士与天朝结盟只是带来些许不安,那么如果再加上奥匈帝国,那对法兰西的压力可就大得多了。
于是拿破仑三世果断决定,必须促成法兰西与沙俄的联盟关系。
为此,他不惜开放法国的金融市场,允许沙俄在法国行战争债券,以筹集资金。
这一招果然奏效!
原本财政几近崩溃的沙俄,看到法国递来的橄榄枝后,立刻回应表示愿意建立更加紧密的外交联系。
这一表态令法国人喜出望外,不仅迅批准了批五千万法郎的军事援助,还计划派遣两百人的军官团和大量军械装备前往东欧支援沙俄。
法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他们希望沙俄能尽快结束与奥斯曼的战争,然后将战略重心转向对抗普鲁士。
如此一来,普鲁士将面临两线压力,法国便可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
获得援助后,沙俄军方士气大振,再度重整军备,准备动对奥斯曼的全面攻势。
多瑙河畔的普列文要塞,再次成为全欧关注的焦点。
从战争爆至今,普列文已被沙俄大军围困近一年之久。
此期间,沙俄先后调动过五十万军队、两千门火炮,对这座要塞起数十次大规模进攻与无数次小规模袭击。
炮火之下,要塞累计承受了过五十万炮弹轰炸,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炸得面目全非。
守城的奥斯曼士兵伤亡惨重,兵力从最初的三万人锐减至不足一万两千人,损失过半。
而围城一方的沙俄军伤亡更为惨烈,十四万人命丧战场,鲜血染红了多瑙河。
长期的战争让双方士兵普遍厌战,战场上时常响起零星的枪声——那是不堪重负的士兵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即便如此,沙皇依旧不顾士兵死活,执意命令他们起进攻。
这种做法,让各国看清了沙俄军队内部的冷漠——在贵族和沙皇眼中,这些士兵或许不过只是牲畜罢了!
这种情绪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