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楚军人数不多,仅两万余众,但湘军为北上攻打京城,已将其南方驻军几乎抽调一空。
此时湘军主力已渡过长江,在江淮一带准备与清军决战,无暇南下保护后方,故赣省与湘省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抵御左宗棠的楚军。
若这两个省份完全受湘军掌控,或许会全力抵抗。
但事实是湘军对两地的控制并不彻底,尤其在赣省。
当得知楚军打着朝廷旗号前来时,赣省的地方官员迅倒戈,开城迎接楚军。
原因很简单,朝廷军队近在眼前,可立即影响他们的生死存亡,而湘军远在天边,无法构成实质威胁。
在此情形下,无论出于道义还是保命考虑,他们都选择了支持楚军。
于是,左宗棠的部队如同之前在闽浙两省的经历一样,一路畅通无阻,直至推进至湖口与九江府,准备进入湘省时,才遭遇湘军的抵抗。
湘军在北返途中,于湘省留下一支驻军。
这支队伍驻扎在兴国府,兵力约五千人上下。
当得知朝廷派遣楚军进攻赣省与湘省的消息后,这支部队开始大举扩充兵力,迅将人数提升至一万五千人。
同时,他们还掌握着五百余艘大小战船,凭借水师优势,决定在兴国府与左宗棠率领的楚军展开决战。
此役将决定湘省的控制权归属。
若湘军得胜,便能继续掌控湘省,守住根基;而若楚军取胜,则湘省将重新纳入朝廷治下。
实际上,这支楚军虽奉旨西征,实为汉军所属,并非朝廷直属部队。
因此,南方的汉军势力也对这场战斗投以关注。
于是,兴国府之战引来了整个南方各股力量的目光!
11月2日,楚军先锋营抵达兴国府外围的网湖,与驻守于此的湘军生交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