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
所以,在湘军看来,楚军此次惨败可谓恰逢其时。
在此之前,曾国藩虽已决定举兵反叛,却迟迟未曾行动……
一方面,他私下与洋人勾结,从海外订购了大批的军械和重炮。
这批火炮尚未运抵,因此他眼下正焦急地等待着这些武器的到来。
另一方面,楚军正向南进平定叛乱,而湘军则对南方战局保持高度关注。
他们想借此了解叛军的实力,若叛军能够牵制甚至击败楚军,使其无暇他顾,那么湘军后方的安全将得到保障,也无需分兵守护自己的根据地。
如此一来,便可倾全军之力北上猛攻,一举突破清军防线,直取京城!
一旦占据京城,清府便名存实亡,再无法调动全国兵力进行讨伐!
到那时,他们的大业便可算是成功在望了!
因此,当这一消息传来时,湘军上下无不为之振奋,都认为这是最佳行动时机。
“嗯,确实是个好机会,但我们不可操之过急!”
曾国藩虽心中暗喜,却依旧冷静提醒。
不久前,他还因汉军造成的损失而忧心忡忡,但如今得知汉军击溃左宗棠的楚军后,竟生出几分感激之情。
“可是主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万一朝廷察觉异动,我们便会错失良机!”
众将领听闻曾国藩此言,顿时焦虑起来。
他们认为此时形势绝佳,一旦错过,未来恐难再有这样的良机。
更何况,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的计划迟早会被朝廷知晓。
若不尽早行动,一旦朝廷有所警觉,想要直捣黄龙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然而,众人不解为何曾国藩仍要选择等待。
看着麾下将士们急切的模样,曾国藩微微一笑,转而问道:“赵先生,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他目光投向席谋士赵烈文,希望对方的想法能与自己一致。
赵烈文拱手作揖后答道:“朝廷命我军南下平叛,这表明其在南方并无足够力量镇压叛乱。
短时间内,南方局势难以平定。
而我们绝不能南下,否则朝廷正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况且,若我们深入南方,距离京城更远,再想迅攻打京城,怕是难上加难。”
赵烈文的话令曾国藩深表赞同:“没错,我们决不能南下!”
争夺天下的关键在于掌控京城,唯有拿下京城,才能成就大业!
向南展的话,顶多也只能像前明那样,与朝廷以长江为界,分而治之。
然而,历史的潮流一向是北方逐步征服南方,鲜有南方反向制衡北方的情况。
因此,若退守南方,在战略格局上无疑处于劣势。
所以,向南撤退从来就不曾进入曾国藩的考量范围。
“可是,我们现在也不能贸然挥师北伐!”
“哦?这是为何?”
对方提到关键之处时,曾国藩微微扬眉,带着浓厚兴趣追问。
“因为北边还有一支部队挡在我们必经之路上。”
“你是说淮军?”
曾国藩轻笑着问道。
赵烈文点头道:“大帅,如今楚军已被剿灭,若您打算起事,淮军无疑是最大的阻碍。
如果他们站在清廷那边,必然会对我们的行动造成干扰。”
“以我军的实力,消灭淮军或许并非难事,但如果耗费太多时间纠缠于此,耽误了北上的时机,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曾国藩点头附和:“淮军占据之地恰是我们北上的咽喉要道。
考虑到粮草补给运输的问题,我军只能沿京杭大运河行进,而运河目前正掌控在淮军手中,无论如何都无法绕过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