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沿韩江河谷南下,是其中距离最短且最为便捷的一条路径。
然而,这条道路因其为河谷地形,两侧高地易于被敌人占据,极有可能遭遇伏击。
所以,若要确保大军顺利南下,必须提前派遣部队占领两侧高地,排除潜在威胁,确认无伏兵后方可启程。
为此,左宗棠派出了心腹猛将刘锦棠作为先锋,负责开路护航。
显然,汉军对此策略了如指掌。
在得知左宗棠的动向后,果断放弃了大埔城,令刘锦棠轻易占领。
如此一来,楚军会以为南下的道路安全无虞,左宗棠必会亲率主力南下。
一旦他们踏上南下之路,三河镇便成为必经之地。
凝视着远处的三河镇,林文开口问道:“诸位准备妥当了吗?”
李秀成与洪仁玕对视一眼,齐声答道:“主公放心,一切均已就绪!”
“很好,那就让我们给左宗棠上一堂难忘的课吧!”
……
8月26日,左宗棠在亲卫护卫下抵达三河镇。
三河镇地势平坦,是一片较为开阔的区域。
由于此地有一座小镇,楚军到达后随即安营扎寨,准备生火做饭。
山路行军本就艰辛,尤其对于装备众多重炮的楚军正规军而言更是如此。
河谷中的道路松软泥泞,运载火炮的车辆常陷入泥潭,难以移动,往往需要数十名士兵和牲畜合力拖拽才能脱困。
若是这样的路段仅限于一小段,对楚军的影响尚可承受。
但不幸的是,整条路线几乎都是如此,这无疑大大拖累了他们的行军速度。
待部队抵达此处时,全军上下已是疲惫不堪,无力继续前行。
好在此地开阔,不必担心敌方伏击,加之左侧的大埔城已处于掌控之下,楚军将士顿感安心。
扎营之后,士兵们或是在河中嬉戏沐浴,或是在营帐中酣然入眠,显得格外松弛。
面对这种状态的士兵,左宗棠本打算加以训斥。
然而,略作思量后,他意识到队伍一路行军,将士们早已筋疲力尽,而敌军更是不知所踪。
依他对汉军的判断,那不过是一群杂牌部队罢了,断然不敢在此时主动发起进攻。
即便对方真的壮起胆子前来偷袭,他也毫无惧意。
毕竟在他的侧翼,还有刘锦棠率领的一万精兵。
这支部队早就在大埔城休养生息多时,个个精力充沛,斗志昂扬!若是汉军不知天高地厚地前来挑衅,他们反而会欢欣鼓舞——送上门的战功,又有谁会拒绝?
想到这里,左宗棠心中的顾虑也渐渐消散。
他带着几名骑兵,径直前往三河镇的交汇点。
接过亲兵递来的望远镜,他向南凝视着远方。
“这一带地形实在太过险峻,大军在此根本难以施展,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一区域!”
左宗棠身旁的心腹幕僚刘典气喘吁吁地说道。
作为一位文人,这几日随大军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对年迈的刘典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折磨。
相较以往,他明显消瘦了一圈,神情倦怠,连说话都显得有些吃力。
与之对比,左宗棠虽然同样历经疲惫,却依旧神采奕奕,精力旺盛。
“唉,大军的确不适合在此作战,若非我们没有水师,又何至于此?”
左宗棠一声长叹。
当年他在闽浙担任总督时,就曾设想在马尾建立一座造船厂,学习西方技术,打造一支堪比洋人战舰的舰队。
如此一来,拥有自己的水师之后,再面对外敌从海上入侵时,便能有还手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