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的指尖还沾着山雾的凉意,越野车的轮胎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时,挡风玻璃上忽然漫开一层乳白色的雾霭。
他下意识地按下车窗,潮湿的空气裹着松针与腐叶的气息涌进来,远处青黑色的山脊线在雾中若隐若现,像幅被洇湿的水墨画。
“林老师,前面就是青川村了。”
副驾驶座上的陈默转过脸,年轻的脸上带着几分雀跃,“您看那片老杉树,村里老人说有上百年了,每到起雾天,树影里能看见‘走山’的影子。”
林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成片的杉木笔直地立在山坡上,雾气在树干间流动,确实有种朦胧的动态感。
他是省民俗研究所的研究员,这次来青川村,是为了调查当地流传的“山灵”
传说——三个月前,村里接连有三户人家在山林里迷路,最后都被现昏迷在老杉树林边,醒来后只记得看见穿青布衫的人影,手里提着会光的纸灯笼。
“‘走山’是当地对山灵的称呼?”
林野拿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顿了顿,“之前查资料时,没看到其他地区有类似传说。”
“您不知道,青川村特殊得很。”
陈默动车子,小心翼翼地沿着雾中的小路往前开,“这村子三面环山,只有一条路能进来,以前是茶马古道的支线,后来路断了,就成了半封闭的状态。
村里老人都姓苏,说是明朝时从江南迁过来的,还保留着不少老规矩。”
说话间,雾气渐渐稀薄,几座青瓦白墙的老房子出现在视野里。
房子依山而建,屋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苔藓,院墙上爬满了常春藤,门口挂着的玉米串和红辣椒在雾中泛着暖黄的光。
村口的老槐树下,站着个穿蓝布围裙的妇人,看见越野车,连忙挥手示意。
“那是苏大娘,村长让她来接咱们的。”
陈默停下车,刚打开车门,就听见妇人爽朗的声音:“可算等着你们了!
路上没耽误吧?这雾天最容易迷方向。”
林野笑着迎上去,递过提前准备的伴手礼:“麻烦您了,苏大娘。
我们是省民俗研究所的,来了解村里的传说。”
“知道知道,村长都跟我说了。”
苏大娘接过东西,引着他们往村里走,“先去家里歇脚,喝碗姜茶暖暖身子。
这山里的雾,看着软和,其实寒气得很。”
苏大娘的家在村子中段,是座两进的老院子,正房的门窗都是雕花的木框,窗台上摆着几盆兰草,叶片上还挂着水珠。
进了屋,暖意扑面而来,堂屋里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刚沏好的姜茶,褐色的茶汤里飘着几片生姜,香气四溢。
“快坐快坐!”
苏大娘给他们倒上茶,又端来一盘炒花生,“村长去后山了,说是要看看今年的菌子长势,让你们先歇着,等他回来再细聊。”
林野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驱散了一路的寒气。
他打量着堂屋的陈设,墙上挂着一幅褪色的中堂画,画的是水墨山水,角落里题着“苏门山居图”
,落款日期是光绪年间。
桌案上摆着个青瓷花瓶,瓶身上刻着细密的缠枝纹,看着像是老物件。
“苏大娘,村里是不是只有苏姓人家?”
林野放下茶杯,状似随意地问道。
“可不是嘛!”
苏大娘坐在一旁的竹椅上,手里拿着针线活,“以前也有外姓人来落户,可都待不长,不是说山里太闷,就是说夜里能听见奇怪的声音。
久而久之,就没人来了。”
“奇怪的声音?”
陈默立刻来了兴趣,“是像风声,还是别的声音?”
苏大娘的手顿了顿,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