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指挥中心内的气氛却已悄然转变。
星耀站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一众将领与战术官,他们的脸上还残留着刚刚那场高强度对抗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战后复盘时特有的专注。
“所有人到作战室。”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意味。
众人迅整队,穿过连接通道进入内部的战术会议厅。
墙壁上的全息投影已经调出刚才冲突的战场回放,敌我双方的机动轨迹、火力分布、反应时间等数据一一呈现,清晰而冷峻地还原了整场战斗的每一个细节。
“这是我们面对外星文明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小规模交锋。”
星耀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中回荡,“虽然敌人并未动全面攻击,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烈风坐在右侧位,他刚从前线赶回来,作战服上还沾着些许能量残焰的痕迹。
“他们像是在试探我们,可又不止是试探那么简单。”
他皱眉道,“那种精准的渗透方式,说明他们对我们的情报掌握得比想象中多。”
伊莎贝拉轻轻点头,她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动,调出了一组数据分析图谱。
“他们的舰艇采用了新型伪装技术,如果不是巡逻无人机偶然捕捉到异常,我们根本无法及时做出反应。”
她顿了顿,“这不仅仅是一次战术测试,更像是一次系统性评估。”
星耀沉默片刻,随后开口:“所以,我们必须从这场冲突中提取所有可用信息,并据此优化我们的防御体系和战术部署。”
会议正式开始。
星耀没有急于总结,而是让每一位参与战斗的将领依次汇报自己的观察与判断。
有人指出敌方在撤退时仍保持高度协同,显示出极强的纪律性;也有人提到己方部分单位在应对突状况时反应迟缓,导致火力网出现短暂缺口。
随着讨论深入,分歧也逐渐显现。
一些将领认为当前的战术已经足够高效,不应再做过多调整;另一些则坚持必须针对敌人的新手段做出快响应,否则下次遭遇可能就会陷入被动。
星耀没有打断争论,而是静静听着,直到所有人都表达完自己的看法。
他这才缓缓起身,走到投影前,将几段关键战斗画面放大。
“这场战斗不是为了胜利而存在的,”
他语气沉稳,“而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自己的短板。”
他指着一段画面,那是敌军次突入防线外围时的画面。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最初三分钟内,我们的火力分配出现了明显的不均衡?”
众人纷纷点头。
“这说明什么?”
他继续引导,“说明我们在战术执行层面还不够统一,部分单位对新部署的理解不够深入。”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要重新训练?”
一位年轻的战术分析师忍不住问道。
“不只是训练。”
星耀环视全场,“而是要重新梳理整个战术逻辑,确保每一名士兵都能理解并执行这套新的作战模式。”
接下来的时间,会议进入了真正的核心阶段——经验分析。
星耀亲自带领团队,逐一拆解战斗中的每个环节。
他们现,尽管联盟军队在整体反应度和协同能力上表现优异,但在某些关键节点上,仍存在明显的执行偏差。
“比如,佯攻部队的电子干扰装置临时转为防御用途,这个决策非常及时,但执行过程中,有两支编队的配合出现了延迟。”
负责情报分析的技术官指着屏幕上的时间轴,“如果当时延误过十秒,敌军就有可能突破第二层防线。”
“这提醒我们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