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岭初战的挫败与随后长达十余天的“研究性防御”,如同一场漫长的蛰伏。独立第一师像一头极具耐心的猎豹,在暗中仔细观察着猎物的一举一动,寻找着其骄横性格中那不易察觉的破绽。终于,通过高胜寒侦察团源源不断传回的细致情报,以及师参谋处夜以继日的分析推演,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在陈征脑中逐渐成形——利用关东军初战告捷后可能滋生的骄狂,以及其急于寻求决战、打通道路的心理,设下一个致命的陷阱。
作战会议上,陈征指着沙盘上位于黑山岭与我控制区纵深之间的“狼牙峪”地区,阐述了他的构想。
“同志们,看这里——狼牙峪。” 他的推杆在沙盘上划出一个葫芦状的谷地,“入口狭窄,两侧山势陡峭,林密草深,利于隐蔽设伏。谷内地势相对开阔,但出口同样被一道山梁扼守,只要堵住两头,中间就是绝地!”
王树声参谋长立刻领会了意图:“师长的意思是……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没错!” 陈征眼中精光一闪,“沼田的先头部队求胜心切,又自恃装备精良,看不起我们这些‘土八路’。黑山岭他们占了便宜,必定认为我军怯战,企图一举击溃我军前锋,直逼辽源。我们就投其所好,示弱于敌!”
他详细部署:“命令东路支队,以第1团一部,伴装成我军主力前出部队,在狼牙峪入口前方地域,构筑一道看似坚固、实则留有破绽的防线。战斗打响后,要‘顽强’抵抗,但必须‘节节败退’,丢弃部分辎重,甚至‘遗弃’几支损坏的枪支,做出仓皇溃退的假象,将敌军主力一步步引入狼牙峪!”
“第1团主力、第2团、以及师属炮兵团,提前秘密运动至狼牙峪两侧高地,充分利用地形隐蔽,构筑伏击阵地。要求:绝对隐蔽,没有命令,哪怕鬼子踩到头上也不准开枪!”
“高胜寒的侦察团,负责清除日军可能的侧翼侦察,确保伏击部队的隐蔽性,并在总攻发起后,抢占峪口,扎紧口袋!”
“此战关键,在于一个‘诱’字!诱饵要像,撤退要真,要把鬼子打我们的心气,变成他们追我们的火气!要把他们引进这狼牙峪,让他们尝尝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火力盛宴’!”
计划风险极大,一旦被日军识破,或者伏击部队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但陈征的判断基于对敌我双方心理和态势的精准把握,获得了李云龙政委和王树声参谋长的一致支持。
命令下达,独立第一师这部庞大的机器再次高效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示弱诱敌:精湛的表演
被选为“诱饵”的第1团那个营,在营长老魏(一位同样经验丰富的老兵)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他们在狼牙峪入口前开阔地,大张旗鼓地挖掘战壕,设置障碍,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
果然,关东军先头部队的指挥官——一名骄悍的少佐大队长,在得到侦察兵“发现八路军主力正在构筑防线”的报告后,脸上露出了轻蔑的笑容。“支那军,还想凭借简陋工事阻挡皇军兵锋?黑山岭的教训看来还不够!命令部队,准备进攻,一举击溃当面之敌!”
战斗在清晨打响。日军依旧是老套路,先是精准的炮火准备,然后是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发起的波浪式冲锋。
老魏的营“顽强”抵抗。机枪“哒哒”作响,步枪射击声密集,手榴弹不断在日军冲击队形中爆炸,造成了一定的伤亡,演得极其逼真。战斗持续了约一个小时,防线看似岿然不动。
然而,细心的日军指挥官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对方火力虽猛,但缺乏重型武器反击;工事虽然完备,但在炮火下损毁严重;而且,对方的反击始终局限在阵地前,没有任何迂回或侧击的迹象。
“看来,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