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部通讯处的院子里,常正对着一堆缴获的日军通讯器材呆。
这些宝贝是从上次安丰驿战役中缴获的,有野战电话机、被炸变形的交换机,还有几部损坏的电台。
“小刘,把那个电话机递给我。”
常头也不抬地伸手。
通讯员刘明宇赶紧把一部日军94式电话机递过去,忍不住问:“处长,咱们不是有电台了吗?修这些破烂干啥?”
常没回答,小心翼翼地拆开电话机外壳,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线路。
他的眼睛在镜片后闪着专注的光,手指轻轻抚过每一个元件。
这已经是他在通讯处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了。
从最初只能维修老式收音机,到建立起覆盖全旅的无线电网络,这个曾经的清华辍学生,在战火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但常并不满足。
“旅长到!”
门外的喊声让常回过神来。
陈征大步走进院子,看见满地零件不禁笑了:“常,你又把这儿变成修理铺了?”
常赶紧起身敬礼:“旅长,我在研究日军的通讯设备。”
陈征拿起一个拆开的电话机:“有什么新现?”
“旅长,您看。”
常一下子来了精神,“日军的野战电话系统很完善,从联队到大队甚至中队,都配备了电话。
而我们营连级单位之间,还靠通讯员两条腿跑。”
他拿起一个线圈:“我在想,咱们能不能仿制这种简易电话?不需要日军这么复杂,只要能满足里内的通话就行。”
陈征若有所思:“继续说。”
“比如,攻打一个据点时,”
常越说越兴奋,“主攻连和佯攻连之间如果有电话连通,指挥效率会大大提高。
再比如,前沿观察哨和炮兵阵地之间”
刘明宇插嘴:“可是处长,电话要拉线,打起仗来不方便啊!”
“所以我还想了这个。”
常又从箱子里捧出个半烧焦的设备,“这是日军损坏的步话机。
如果能造出简易的步话机,哪怕只能通话一两里,在关键战斗中也能起大作用!”
陈征仔细察看那些设备,沉吟片刻:“你需要什么?”
常早有准备,从兜里掏出一张清单:“需要一些铜线、磁铁、绝缘材料最重要的是,需要几个懂物理和数学的同志。”
“物理和数学?”
陈征挑眉。
“是的。”
常推推眼镜,“通讯不只是拉根线那么简单,涉及电学原理、信号传输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
陈征在院子里踱了几步,突然转身:“好!
我批准了。
从今天起,成立技术研究小组,你任组长。
需要的人员和物资,我让后勤部优先保障。”
常喜出望外:“谢谢旅长!”
“不过,”
陈征严肃地说,“常规通讯保障不能放松。
特别是总部和我们之间的联络,必须万无一失。”
“是!”
消息传开,旅部议论纷纷。
“常处长又要搞新花样了?”
“野战电话?步话机?听着像天方夜谭”
“可是当初他说要建无线电网时,大家不也觉得不可能吗?”
常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
第二天,他挑选的三个年轻人来报到了——一个是北平来的高中生王明远,数学特别好;一个是原国军通讯兵赵家成,懂些电学知识;还有一个女兵林小雨,心灵手巧,擅长绘图。
技术小组在一间旧祠堂里安了家。
常把那张画满电路图的油布挂在墙上,开始了第一次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