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瞎了眼,信了鬼子的鬼话”
时,台下群众无不落泪,对日军的欺骗宣传更加憎恨。
反间谍斗争则更加尖锐。
赵铁鹰领导的反间谍小组加强巡查,动群众举报可疑人员。
同时故意释放假情报,引诱特务上钩。
一次,反间谍小组放出“八路军主力即将转移”
的假消息,果然引来了山本特工队的侦察。
利刃小队设伏重创了这支特务小队,缴获了大量侦察设备。
“岛田想用特高课的阴谋取胜,我们就用人民战争粉碎他!”
陈征在干部会议上说。
群众被充分动起来。
儿童团在村口设卡,盘查陌生人;妇女会组织巡逻队,保护水源;老人们则利用丰富的人生经验,识别可疑言行。
一天,一个“货郎”
在王家村叫卖,声称用食盐换粮食。
老王现他的秤有问题——称粮食时轻,称盐时重,明显是想多套取粮食。
“你这秤不对吧?”
老王当众揭穿。
“货郎”
恼羞成怒:“老东西,别胡说!”
“我卖了四十年货,什么秤没见过?”
老王拿起秤杆一折,里面竟然藏着密写药水和微型地图!
群众一拥而上,将这个特务扭送到民兵队。
经过审讯,他承认是特高课派来,任务之一是摸清根据地的粮食储备情况。
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
在觉醒的群众面前,日军的隐蔽行动举步维艰。
但特高课的阴谋仍在继续。
他们改变策略,转而收买动摇分子,从内部破坏。
一个叫刘老五的民兵被现有通敌嫌疑。
他原是村里的二流子,日军来了后一度表现积极,但最近突然阔绰起来,经常请人喝酒,散布消极言论。
赵铁鹰亲自调查,在刘老五家中搜出了大量伪钞和一份根据地民兵布防图。
“我就是想弄点钱花,”
刘老五狡辩,“没想害人。”
“没想害人?”
赵铁鹰指着布防图,“这东西落到鬼子手里,要死多少乡亲?”
刘老五的案件公开审判,起到了震慑作用。
同时,根据地加强了对民兵和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抵御腐蚀的能力。
面对八路军的有效反制,岛田不得不再次调整策略。
特高课的活动更加隐蔽,更加注重长期渗透。
常破译的电文显示,岛田对特高课的表现不满,认为他们“急功近利,打草惊蛇”
。
“这说明我们的反制是有效的,”
陈征分析,“但斗争将更加长期和复杂。”
一天,小陈在巡逻时现几个孩子在看一本彩色画报,上面画着日本小孩和中国小孩一起玩耍的场景。
“这书哪来的?”
小陈警觉地问。
“一个叔叔给的,说可好看了。”
孩子天真地回答。
小陈立即将画报上交。
经检查,里面确实没有明显反动内容,但潜移默化地美化日本形象。
“这种文化渗透最可怕,”
宣传干部说,“它不直接说教,而是慢慢改变人的观念。”
政治部因此加强了正面宣传。
编写适合儿童阅读的抗日故事,举办歌咏比赛,教唱抗日歌曲。
用生动的形式传播抗战道理。
“我们要用真正的文化力量战胜敌人的文化侵略!”
宣传队长在动员会上说。
夜幕降临,根据地的扫盲班又亮起了灯火。
战士们和群众一起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