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线破袭交通线的行动如火如荼,极大地扰乱了日军的后勤供应,但陈征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
频繁的伏击和破袭虽然战果累累,却也像不断敲打着警觉的猛兽,使得日军后方部队的神经愈紧绷。
巡逻队增加了,重要桥梁和路口设立了临时检查站,机动部队的反应度也越来越快。
继续重复类似的战术,风险和代价都在与日俱增。
陈征需要一场更能刺痛敌人、更能打乱其部署的行动。
他需要告诉日军,八路军外线主力不仅会骚扰,更有能力拔除其赖以维持占领的坚固支点。
机会来自于一次看似不起眼的情报汇总。
几个活跃在不同区域的小股部队和地方游击队,几乎同时上报了一个类似的情况:位于根据地边缘地带,靠近平原地区的几个小型据点,近来守备力量似乎有所减弱。
原本驻扎着日军一个小队(约5o-6o人)配属一个连伪军的标准配置,近期观察到日军人数明显减少,巡逻频率下降,据点的防御也显得有些松懈。
参谋长将这几份情报放在一起,敏锐地指出了关键:“师长,你看这几个点,都处在原先‘烬灭作战’向内线调兵的主要通道附近。
看来,为了加强内线的‘清剿’力度,冈村宁次不仅抽空了机动部队,连这些外围据点的守备日军都被拆东墙补西墙地调走了不少!
现在守这些据点的,恐怕是以伪军为主,留下的少量鬼子也是些老弱或者后勤人员,战斗力不强。”
陈征的手指在地图上那几个被标注出来的据点上来回移动,眼神越来越亮。
这无疑是日军因内线压力过大而露出的一个破绽!
拔掉其中一个据点,意义重大:
第一,军事上:直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缴获物资,尤其是据点仓库里可能囤积的粮食和弹药。
第二,政治上:沉重打击伪军气焰,震慑动摇分子,鼓舞敌占区民众的抗战士气。
第三,战略上:这是对外线作战能力的强力宣示,表明八路军有能力攻克其坚固据点,迫使日军不得不从内线进一步分兵回援,巩固其后方,从而极大缓解内线的压力。
“打!
必须打一个!”
陈征一拳砸在桌子上,目光锁定在其中一个名为“白马驿”
的据点上。
这个据点位置相对孤立,靠近山区,利于部队隐蔽接敌和撤离。
情报显示,此处目前仅驻有日军约一个分队(十几人),伪军一个排(三十余人),兵力空虚。
“就打白马驿!
集中优势兵力,夜间突袭,战决!”
作战计划迅制定。
陈征调动了师部警卫连和一个主力步兵连,配备了仅有的两门迫击炮和数挺轻机枪,组成了突击部队。
他亲自带队指挥,要求行动绝对隐蔽,攻击务必迅猛。
部队利用夜色掩护,长途急行军,悄无声息地抵近至白马驿据点外围。
深夜时分,万籁俱寂,只有据点炮楼上探照灯的有规律地扫过黑暗的原野。
突击队员们如同暗夜中潜行的猎豹,利用地形匍匐前进,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外围的零星岗哨和铁丝网。
爆破组携带着炸药包,摸到了紧闭的据点大门下。
“轰隆——!”
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猛然炸响,打破了夜的沉寂!
厚重的木制大门被炸得粉碎!
“冲啊!”
几乎在爆炸声响起的同时,嘹亮的冲锋号划破夜空!
埋伏在四周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从炸开的缺口和预先选定的攀登点,向据点内起了潮水般的猛攻!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
留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