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奉垣兵工厂研究院,此刻却亮如白昼,尤其是属于顾宗棠团队的那片区域,更是人声鼎沸,与窗外寂静的冬夜形成鲜明对比。
当霍聿枭和沈未央快步踏入实验室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合着高温、臭氧、熔融金属以及……一种近乎癫狂的兴奋气息。
顾宗棠正站在实验室中央,他那头本就乱如鸟窝的头此刻更是如同被雷劈过一般,眼镜歪斜地架在鼻梁上,脸上还蹭着几道黑灰,但那双藏在厚厚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吓人,仿佛有两团火焰在熊熊燃烧。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叠写满潦草数据和复杂公式的稿纸,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督军!
未央兄!
你们来了!
快!
快看!”
看到两人进来,顾宗棠几乎是扑了过来,声音因极度兴奋而变得尖利,他挥舞着手中的稿纸,语无伦次,“成了!
真的成了!
我就知道!
能量守恒不会骗我!
非线性叠加效应是存在的!
我们突破了!
哈哈哈!”
实验室的其他研究员们也个个面带狂喜,围着中央那个被各种粗大线缆和奇特线圈包裹着的、体积明显缩小了一大圈的装置,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攻克堡垒后的巨大成就感。
“宗棠,冷静点,慢慢说。”
沈未央按住几乎要手舞足蹈的顾宗棠,声音沉稳,带着安抚的力量,“到底是什么突破了?是能源核心的储能密度?还是转换效率?”
霍聿枭虽未开口,但那紧盯着顾宗棠和那台陌生装置的锐利目光,也明确表达了他的关注。
顾宗棠狠狠喘了几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但声音依旧带着颤音:“都……都有关系!
但最关键的是思路!
是思路的转变!”
他指着那台缩小版的装置,“我们之前一直纠结于如何线性地提升单一电容组的性能,陷入了死胡同!
是未央兄你上次提到的‘分布式’和‘冗余备份’理念点醒了我!”
他拉着沈未央和霍聿枭走到装置前,如同展示最珍贵的宝物:“看!
我们放弃了追求单个大功率电容组的思路,转而采用了我称之为‘非线性电容阵列’的分布式结构!
通过精妙的电路设计和一种全新的、利用电磁感应反向激的充能方式(这个原理我还在完善论文),我们成功地将充能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两百!
而且,稳定性大大增强,瞬间负载能力远从前!”
他拿起旁边一块看起来厚重了许多、但体积反而更小的新型电池组(或者说能源核心):“基于这个突破,我们同步优化了能源核心的材料和结构,现在的能量密度,是之前的三点五倍!
这意味着,‘龙吟’战车的持续作战时间将大幅延长,或者,可以为它装备功率更大、射程更远的武器!”
他又指向旁边图纸上几个重新设计的机械结构:“还有传动系统!
得益于能源核心的小型化和高效化,我们重新设计了动力分配和履带悬挂,不仅结构更紧凑,越野机动性预计能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
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个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狰狞”
的得意笑容,“我们终于解决了主炮连续射击后的炮管过热和精度下降问题!
新的冷却系统和身管材料,可以让‘龙吟’在极限射下,保持至少五个基数(弹药计量单位)的射击精度!”
这一连串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提升,如同一个个重磅炸弹,砸在霍聿枭和沈未央的心头。
能源效率翻倍,能量密度提升三点五倍,机动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