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北京大学迎来了新学期的伊始,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优秀校友返校日活动。
俞浡和宋鹤眠,分别作为艺术与传媒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收到了返校演讲的邀请。
收到邀请邮件时,俞浡正趴在宋鹤眠的书房沙上画草图,看到邮件内容,他一个激灵坐起来,眼睛瞪得溜圆:“学长!
母校邀请我们回去演讲!”
宋鹤眠从金融报告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接过俞浡递过来的平板看了看,唇角微扬:“嗯。
你想去吗?”
“去!
当然去!”
俞浡用力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兴奋和一丝近乡情怯的紧张,“好久没回去了……不知道图书馆后面的那只肥猫还在不在。”
于是,在一个天高云淡、银杏叶初黄的周六,两人驱车回到了熟悉的燕园。
走在梧桐大道上,看着身边擦肩而过的、抱着书本行色匆匆的年轻面孔,听着远处篮球场的喧闹和图书馆的静谧,时光仿佛一下子被拉回到了几年前。
俞浡指着不远处的一个长椅:“学长你看!
那里!
我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就是坐在那里,偷偷看你从社团招新的摊位前走过,心跳得跟打鼓一样,都没敢上去打招呼。”
宋鹤眠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目光柔和,带着些许回忆的怅然和笑意:“是吗?我记得那天人很多。”
他顿了顿,侧头看向俞浡,眼神深邃,“如果当时知道,那个坐在长椅上、看起来有点孤单又很耀眼的新生,会在几年后成为我的爱人,我一定不会只是走过去。”
俞浡的脸瞬间红了,心里甜丝丝的,嘴上却哼了一声:“谁知道你当时是不是也偷偷看我了!”
宋鹤眠低笑,不置可否,只是伸手,非常自然地牵住了他的手。
十指相扣,走在熟悉的校园里。
周围有学生投来好奇和善意的目光,或许有人认出了他们,或许只是觉得这对气质出众的同性情侣很养眼。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在他们身上跳跃,也照亮了彼此眼中那份历经时光沉淀后、愈醇厚的爱意。
他们特意绕路去看了俞浡曾经住过的宿舍楼,去光华管理学院楼下宋鹤眠常去的咖啡店坐了坐,也去俞浡当年经常写生的未名湖边长椅驻足。
“时间过得好快。”
俞浡看着湖面上掠过的水鸟,感慨道,“感觉昨天我还是那个为了一个作业熬夜通宵、为了暗恋不敢开口的傻小子。”
宋鹤眠握紧了他的手,声音沉稳而温暖:“嗯。
但今天的你,已经是能在‘造梦者’独当一面、做出惊艳作品的大设计师了。”
他的肯定,总是能精准地给俞浡注入力量。
演讲在百年讲堂举行。
能容纳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
俞浡在后台紧张得手心冒汗,不停地调整着领带——是宋鹤眠今早亲手为他系上的温莎结。
“别紧张。”
宋鹤眠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不知何时走到了俞浡身后,双手轻轻按在他的肩膀上,透过薄薄的衬衫传递着令人安心的温度,“就当作是和工作室的伙伴们分享你的创作心得。
下面的学弟学妹,和当初渴望得到指引的你,是一样的。”
他的话语总是如此理性又充满力量。
俞浡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主持人先请宋鹤眠上台。
聚光灯下,他身姿挺拔,从容不迫。
没有冗长的客套,他以一个精炼的行业案例切入,逻辑清晰地分享了在快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他的演讲深入浅出,既有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