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比赛的余韵,如同夏日雨后清新的空气,久久地萦绕在纪家别墅,为这个家庭增添了一抹更为明亮和轻快的底色。
念曦似乎通过那一次成功的“飞翔”
,完成了一次内在的蜕变。
她并没有因此变得外向活泼,那份沉静依然是她的底色,但那种过于紧绷的、容易受惊的敏感,如同被阳光晒化的薄冰,悄然消融了许多。
她变得更加愿意表达,虽然声音依旧不大,但会在餐桌上主动描述幼儿园的趣事,会在练字得到爸爸肯定时,小脸上露出清晰可见的欢喜,甚至会偶尔在哥哥等等搞怪时,抿着嘴偷偷笑起来。
洛梨和纪靳修将女儿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他们知道,那份被小心翼翼呵护着的内在力量,正在破土生长,逐渐变得坚韧。
而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家庭生活的重心也在生着微妙的偏移。
等等即将面临幼升小的关键阶段,虽然以纪家的资源,选择顶尖的私立小学毫无压力,但洛梨和纪靳修在这一点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他们希望等等能在一个相对正常、注重全面展而非纯粹精英教育的环境中成长,避免过早被贴上标签,失去孩童应有的天真与探索欲。
因此,参观合适的学校、了解教育理念,成了近期家庭讨论的话题之一。
念曦的教育则更偏向于兴趣引导,她在书画和音乐上展现出的天赋与热爱,让洛梨和纪靳修愿意提供最好的资源去支持,但并不强求成果,一切以她的快乐和内心充盈为前提。
生活被这些琐碎而真实的规划填满,充满了烟火人间的踏实感。
在这种平稳向前的节奏中,洛梨和纪靳修的关系,也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激情澎湃的热恋期早已沉淀为细水长流的深情,日常的相处更多是默契的眼神交汇,是餐桌上关于孩子和各自工作的简单交流,是深夜书房里他处理公务、她在一旁看剧本或杂志的静谧陪伴。
他们太熟悉彼此,熟悉到有时无需言语,一个动作便能洞悉对方的心意。
这种深入骨髓的默契与安稳,是幸福的基石。
但偶尔,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洛梨看着身边沉睡的纪靳修,看着他冷硬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心中会悄然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怅惘。
仿佛……太过平静了。
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投石无声。
她并非不满足,只是偶尔会怀念起恋爱初期,那个虽然冷峻却会因她一个撒娇、一个无厘头的要求而微微动容、甚至偶尔流露出无措的纪靳修。
那时的他,像一座覆盖着冰雪的火山,内里涌动着为她而燃的炽热。
而如今,火山似乎已然沉寂,只剩下亘古不变的、安稳的温暖。
她知道这想法有些矫情,甚至可以说是“作”
,但这点小小的、隐秘的心思,就像心湖底一颗细小的沙砾,不影响湖面的平静,却真实存在。
纪靳修并非没有察觉到洛梨这细微的情绪变化。
他只是不擅长,或者说,不屑于用流于表面的浪漫形式去表达。
他的爱,早已融入在每一次为她挡下的风雨里,在每一个确保她和孩子们无忧未来的决策里,在深夜归家时看到玄关那盏永远为他亮着的灯时,心底涌起的暖流里。
然而,或许是念曦在钢琴比赛上的勇敢触动了他,或许是洛梨偶尔望着窗外呆时,眼中那抹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对遥远星空的向往,让他意识到,他守护的这片静湖,或许也需要一些新鲜的、带着活力的微风拂过。
他决定做点什么。
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觉得,应该如此。
一个周五的傍晚,纪靳修比平时稍早一些回到家。
他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