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丽给老爸蒋耀先、舅舅赵凯、莺莺讲述了乌达尔的一段经历。
在北大时,学生会和校方曾经举办过非洲艺术节,因为乌达尔是北大男生心目中的“舞神”
。
尤其他两腿夹着非洲鼓,边敲边唱,那节奏吸引了未名湖边的学子们。
那时候北京正流行迪斯科,学生们虽然不懂非洲舞和迪斯科有什么不同,但这样的快节奏令他们很兴奋。
学生会就给乌达尔报名参加了舞蹈表演。
后来听说还有手工艺表演,而且一名学生只能参加一项,乌达尔毅然决然地退出了舞蹈表演,参加了手工艺品展演。
很多学生都大失所望,尤其学生会的几个干部。
结果,乌达尔参加手工艺展演,现场制作了一个陶罐,而且上面都用果蔬汁液勾画了他们的图腾,他自己很满意,可他没能得奖,心里挺难过的。
“就是那次,他对我说,:‘我们乌干达是有历史的,我们的王朝时代,英国人都来我们这里,都欣赏我们的服饰呢。
可是现在,我们的陶艺、木雕却不被世人欣赏,尤其是西方人,他们根本不懂我们的艺术。
’当时,我听了他的话,感觉他对自己的祖国爱的很深。
“丽丽对老爸他们说道。
蒋耀先听了丽丽的话,慢慢地说道:”
这说明他是有民族自豪感的,丽丽,我去跟他谈。
这个事情,你最好不要出面。
“
丽丽眼里闪动着喜悦,”
爸,您真好。
“她跳起来去搂住老爸,边大声叫着。
”
哈哈哈,记得当着你那个黑大个可不敢这样哈,那个家伙,看着人高马大地,心眼儿还没针咇大。
他不吃咱们的老陈醋,他那肚子里自己就冒酸水。
“蒋耀先哈哈笑着。
”
嗨呀,爸,您看您,说的什么呀。
“丽丽忸怩着,蒋耀先笑得更响了,几个人都笑了。
麦卡雷雷大学静静地坐落在乌干达都坎帕拉,教室竟然有的是铁皮房,就像我们国内工地上用的那种工棚。
可就是这所大学承载着乌干达人的希望与梦想,要知道,乌干达沿袭了英国殖民者的教育体系,小学读七年,初中四年,高中两年以及三年或者四年的大学教育。
事实上,乌干达人的识字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七。
”
听老校长说,从明年一九九七年起,政府要推行非义务的普惠小学教育,从之前的每家四个孩子配额逐渐提升到所有孩子。
这样的话,我们村里的孩子就都可以上学了。
“丽丽说。
她坐在敞篷车上,老爸开车带她去坎帕拉的麦卡雷雷大学,老校长对丽丽说:乌达尔是乌干达的精英阶层,但他又很传统。
他在公开场合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在族人中间只能讲土话。
他不愿意到内罗毕大学来,但坎帕拉的麦卡雷雷大学和内罗毕大学是联盟校,如果他乐意,可以去那里做教授。
而且,这样的话,在那里举办画展,手工艺品展等等的活动,也更方便。
于是,丽丽就请老爸一起到这所大学来参观了。
走进麦卡雷雷大学的美术学院,是一位基督教的传教士玛格丽特特罗尔于一九三七年创建的。
这里应该是乌干达最正规的艺术教育学校了。
”
独立前,乌干达的艺术主要展现魔法、宗教和政治题材,因为当时认为只有这些题材才是得体的。
“学校展览室里,讲解员是一位在校生,正在用英语为大家做讲解。
丽丽和蒋耀先也跟在参观的人群后面仔细地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