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先十分感激。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很多非洲人从未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知之甚少。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却停留在皇帝统治的时期。
就像乌达尔,总跟丽丽提起皇帝,还总拿族里的事务跟“天国”
的事做比较,问丽丽什么叫嫔妃,皇帝最多能生多少孩子。
丽丽联想到他种的那些性树,心都在打颤,他不会是在效仿中国的皇帝吧?这让丽丽哭笑不得。
“你知道皇帝的生活有多奢侈吗?所以才会欺压百姓,民不聊生,才会被外族侵略,最后被人民推翻。
你还要步其后尘,那你的家族岂不是要败落了吗?”
丽丽对乌达尔说。
“我们这里一个女人最多生过四十个孩子,很受尊敬的。”
乌达尔说着,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天哪!
几岁就结婚了,生那么多,怎么照顾得过来?”
丽丽听听都觉得很恐怖。
她禁不住在心里下了判断:生那么多,自然是没有考虑过受教育的问题,这不是对生命的敬重,是未思考过的人生。
“
去中国之前,乌达尔的想象中,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皇帝高高在上,统治着庞大的帝国。
当时他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这种印象源于早期的历史书籍、电影或传说,使得他对中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到北大后,最让他开心的就是可以随自己的喜好选修课程,所以他常去旁听历史课,才渐渐知道了皇帝的生活是多么奇怪。
皇帝要学很多知识,这让他很羡慕,皇帝巡游,可以去好些地方,可以见一个爱一个,这就更让他羡慕了。
丽丽常常被他这些想法气得想骂他,她想给乌达尔找到另外的榜样。
但乌达尔的语言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
他在北大,在北京学会不少东西,尤其是京剧和太极拳。
所以,丽丽还是劝乌达尔尽快来内罗毕上课,不要放弃深造的机会。
而且对他说,待在学校里,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对于他施行中乌卫生合作计划很有利。
乌达尔这才勉强答应尽快来内罗毕大学报到,开始ba的学习。
乌达尔的父亲,老酋长曾带领族人在坦赞铁路的建设工地上工作,他对中国工人的勤劳和坚韧深有感触,他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天,他好奇地看着中国工人在休息时打太极拳。
他被那优美的动作和流畅的节奏所吸引,忍不住走上前去询问。
中国工人热情地向他介绍了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和益处,并邀请他一起学习。
丽丽想到,让乌达尔来内罗毕大学担任太极拳老师,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除了太极拳,中国的美食也让非洲学生们赞不绝口。
他们对中国的茶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
非洲产咖啡,比较出名,茶叶却鲜为人知。
丽丽又给莺莺打了电话,跟她说了请岑浩来内罗毕开美食与茶道课程的想法,这样和针灸、太极拳、书法合在一起,就是国学班了。
莺莺和岑浩都说丽丽是“帅才”
,答应尽快商量出方案,尽快启动。
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断深入,非洲学生们对中国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他们开始主动学习中文,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还希望到中国旅游。
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国学课上,非洲学生们常常把教室站得满满地,教室外面的玻璃上还有许多张好奇的面孔。
蒋耀先今天早早地来到了孔子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