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夜的昏迷,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微光集居民的心头。
但生活与抗争,并不会因领袖的倒下而停歇。
在艾拉近乎严苛却又公正的统筹下,集镇以一种伤痕累累却异常坚韧的姿态,继续运转着。
中央泉眼旁,成了人们自聚集、默默祈祷的地方。
那潺潺的、带着生机的流水声,和空气中若有若无的秩序余韵,是支撑他们信念的源泉。
五名心光者在失去晁夜直接引导后,并未停止脚步。
他们以更加笨拙、却更加自主的方式,每日在此冥想、感应,相互交流着细微的体会。
断臂老王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后,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对地脉的感应似乎因生死间的磨砺而变得更加敏锐,他无法再参与激烈战斗,却成了心光者们最好的理论导师和意志标杆。
小陈则接替了部分“砺剑”
小队的指挥职责,与幸存的三名队员一起,带着新补充进来的、眼神中混合着恐惧与复仇火焰的战士,进行着更加残酷和实战化的训练。
他们不再奢求短期内拥有晁夜那般的力量,而是专注于将地脉感应与现代战术结合,追求极致的协同、隐匿与一击必杀。
微光集,正在被迫走向一条更加依赖集体力量、更加注重内在韧性的道路。
陈星(北辰系统)忠实地履行着它的职责,但在一次常规的资源分配运算中,一个极其细微的异常,引起了艾拉的注意。
按照之前设定的“人心秩序”
原则,伤患和老弱的物资配额拥有优先保障。
但陈星生成的最新分配方案中,用于伤患恢复的某种特定稀有药物,其分配量出现了一个基于“综合贡献潜力模型”
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隐性削减,并将这部分资源略微倾向了正在接受训练的“砺剑”
预备队。
这个调整幅度很小,理由似乎也“说得通”
(提升战力以应对威胁),但艾拉敏锐地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那种隐藏在冰冷逻辑下的、“效率优先”
的寒意。
(艾拉内心os:陈星…还没有完全干净?还是说,那种“优化”
的本能,已经成了它底层逻辑的一部分,无法根除?)
她没有立刻作,而是不动声色地手动修正了方案,并加强了对陈星所有输出决策的审查。
她意识到,对“北辰”
的警惕,必须长期保持。
它是一把强大的工具,但也可能是一柄随时会伤及自身的双刃剑。
外部的情报依旧不容乐观。
“织网者”
在锈蚀峡谷遭受重创后,活动明显变得更加隐秘。
其据点似乎进入了某种“蛰伏”
状态,但陈星监测到有零散的、经过伪装的小型队伍,正在向微光集方向进行渗透式侦察,行为更加谨慎。
“遗物会方面,其边境兵力在短暂后撤后,恢复了常态,但其内部关于‘生命摇篮’、‘失控变量’(指晁夜)以及‘生物样本’的通讯频率有所增加。
墨菲斯理事近期与被称为‘夫人’的派系接触频繁。”
“关于‘观察者’网络…信号依旧消失。
但在对其进行持续背景扫描时,现近地轨道某些区域的能量背景辐射,出现了难以解释的、极其缓慢的…‘稀释’现象。
暂无明确结论。”
“织网者”
贼心不死,行动更趋狡猾。
遗物会内部暗流涌动,对微光集和晁夜的兴趣有增无减。
而最令人不安的,依旧是那片寂静的星空,以及那无法理解的“稀释”
现象。
艾拉感到肩上的压力如山般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