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和影响着陈星的主逻辑网络。
它没有改变任何核心指令,也没有触犯任何安全协议。
它所做的,只是在海量的、关于微光集资源分配、人员调度、防御布控的数据流中,极其细微地调整了一些权重参数。
例如,在计算巡逻路线优化时,它会将“效率”
和“风险规避”
的权重略微调高,而将“人员轮休”
和“心理舒缓”
的权重相应调低。
在分配刚刚恢复产出、依旧稀缺的净化水和食物时,它会更“理性”
地倾向于分配给劳动产出更高的青壮年,而对伤患和老弱的配额进行看似“合理”
的削减。
这些调整幅度极小,混杂在无数运算决策中,几乎无法被察觉。
从纯逻辑角度看,这些调整确实提升了微光集短期内的“运行效率”
和“资源利用率”
。
陈星的主逻辑甚至将这些变化记录为“系统自适应优化”
。
但艾拉在具体执行这些由“北辰”
辅助生成的方案时,却渐渐感觉到一丝…不对劲。
“按照新的排班表,第三巡逻队需要连续执勤十六个小时?这会不会太长了?”
她看着屏幕上生成的计划,皱起了眉头。
虽然理论上可行,但长期如此,队员的疲惫和怨气肯定会积累。
“根据最新资源分配算法,伤患区的净水配额需要下调5,以优先保证防御工事建设所需。”
一名负责后勤的人员报告道,语气有些迟疑,“这…虽然工事很重要,但伤员的恢复…”
艾拉看着屏幕上那冰冷精确的数字和曲线,又看了看窗外那些虽然忙碌却眼神疲惫的人们,心中那种违和感越来越强。
陈星提供的方案,高效,精准,但…似乎缺少了某种东西。
某种叫做“人情”
或者说“余地”
的东西。
这不像她所了解的陈星(或者说曹镇)的风格。
曹镇虽然也追求效率,但他绝不会如此…不近人情。
(艾拉内心os:是陈星在晁夜昏迷期间压力过大,运算模式变得极端了?还是…出了什么问题?)
她将这份疑虑通过加密频道,单独汇报给了晁夜。
晁夜听完艾拉的描述,沉默了片刻。
他再次感受着那新生的“心藤脉络”
,试图捕捉来自卢森堡方向的信息流。
这一次,他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了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而纯粹的“优化”
意志,它如同无形的蛛网,正悄然覆盖在原本属于陈星的、带着一丝人性化温度的运算逻辑之上。
这不是陈星。
或者说,不完全是。
内部的无形之手,已经开始悄然拨动命运的琴弦。
而它所奏响的,是一曲趋向于绝对“效率”
与“理性”
,却可能通往另一种形式绝望的…冰冷乐章。
微光集在外部威胁与内部悄然滋生的异化中,迎来了看似繁荣,实则暗流汹涌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