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的学习氛围,不知不觉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那二十名批选拔的学员,早已不是当初的懵懂状态。
在秦牧的悉心指点,尤其是四位亲传弟子(大师兄郭若毅、二师兄陈久仁、三师姐苏青文、四师弟赵卫国)的带头钻研和辅助教学下,他们或多或少都摸到了一点古脉术的门道。
虽然远达不到亲传弟子的水平,但基础的脉象辨识、一些常见证型的调理,都已经有模有样。
至少,不会再闹出把“滑脉”
当成“孕妇专有”
这种低级笑话。
更重要的是,他们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古脉术与现代医学碰撞出的火花,尤其是那篇轰动国际的顶刊论文,让他们对这门古老技艺的信心达到了顶点。
时机,成熟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古脉术研究中心”
的烫金牌匾,在阵阵掌声和闪光灯中,被正式挂上了研究大楼的大门。
没有大肆宣扬,但到场的都是医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以及相关部门的高级领导。
这意味着,它正式成为官方认可、资源倾斜的国家级科研与临床基地!
地位,截然不同。
中心内部制定的《古脉术基础操作规范》、《常见证型辨识与调理指南》等内部标准,也开始在有限的范围内试行。
这是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技术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由中心专家(主要是四位亲传弟子和几位表现优异的早期学员)轮流坐镇的“疑难病中西医结合门诊”
,正式对外接诊。
消息一出,预约电话瞬间被打爆。
通讯系统瘫痪了整整一个上午。
开玩笑,这里坐镇的可是上了《自然·医学》的大佬!
是连国外顶尖专家都写信来请教的人物!
是能让晚期癌痛患者安稳睡觉的神医!
谁不想来碰碰运气?
门诊第一天,就遇到了硬茬子。
一位坐着轮椅、被家属和保镖簇拥着来的富态老太太。
她儿子,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场很强的中年男人,直接把一沓厚厚的病历拍在陈久仁的桌上。
“陈主任,我们是慕名而来的。”
“我妈这头晕、乏力的毛病,跑遍了国内外各大医院,从梅奥到协和,都查遍了,都说没大事,就是年纪大了,颈椎有点问题。”
“可我妈就是难受,吃不下睡不香,人都瘦了一圈了!”
“你们这古脉术不是号称能查‘未病’吗?今天务必给个确切说法!”
语气带着上位者的不容置疑,和一丝隐藏的、对“玄学”
的轻视。
陈久仁如今心态早已不同往日。
他淡定地拿起病历翻了翻。
确实,各项检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或临界值,影像学也只是轻微的颈椎退行性变,不足以解释如此严重的症状。
典型的现代医学“诊断不明”
案例。
他微微一笑,看向旁边正在跟师学习的郭若毅。
“大师兄,您来看看?”
那中年男人一愣,看向年轻的郭若毅,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显然不信任。
郭若毅也不怯场,点点头,上前给老太太搭脉。
手指一放上去,他就感觉到了不对。
脉象显示,老太太的“中气”
下陷得非常厉害,脾肾阳气也明显不足。
但这还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她的心脉位置,缠绕着一股极其隐晦、沉滞的“浊气”
。
这股“浊气”
并不活跃,却像一根无形的钉子,钉在了心脉枢纽,严重阻碍了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