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她的演讲结束,进入提问环节时。
一个穿着考究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头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白人男子,拿到了话筒。
他是来自某国际知名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史密斯博士。
也是陈枭重金聘来的“枪手”
。
“江女士,感谢您精彩的分享。”
史密斯博士开口,英语流利,语调平和,却带着一种学术圈特有的、居高临下的审视感,“您展示的数据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他话锋一转,镜片后的目光变得锐利。
“但是,请原谅我的直率。
您所提出的‘生物波频调节经络系统’这一核心理论,在当前主流医学界,缺乏足够坚实和可重复的实验证据支持。”
“经络,更多被视为一种传统医学的概念模型,而非具有明确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体。”
“而您所谓的‘特定复合生物波频’,其参数选择、作用靶点、以及如何精确调控复杂的神经系统,这些关键机制,在您的报告中均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他的语不快,每一个字都像经过精心打磨的子弹,精准地射向“牧月”
理论基础的薄弱处。
“因此,我不得不提出一个合理的质疑——”
史密斯博士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成功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您所观察到的这些‘显着疗效’,是否存在相当大的‘安慰剂效应’成分?毕竟,您的产品设计精美,宣传中也带有强烈的心理暗示。”
“或者,更直接地说,您是否可能……无意中夸大或选择性呈现了数据,以支撑一个尚未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假设?”
话音落下,会场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许多原本对“牧月”
抱有好奇态度的专家,也纷纷皱起了眉头,看向江月月的目光中带上了更深的审视和怀疑。
学术圈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证据,是逻辑,是可重复性。
史密斯博士的质疑,站在了学术正确的一方,直接动摇了“牧月”
立足的根本!
江月月站在台上,感觉聚光灯前所未有的炙热,仿佛要将她融化。
后背渗出的冷汗,几乎要浸湿她的套装。
她努力维持着镇定,大脑飞运转,试图用更严谨的语言去回应,去解释那些连她自己都无法完全说清的原理。
“史密斯博士,感谢您的提问。
关于经络系统,现代研究已经现了一些与之对应的低电阻通路和敏感线……”
她的解释,在史密斯博士接连抛出的、更加专业和刁钻的追问下,显得愈苍白无力。
局面,一度变得十分尴尬和被动。
台下,陈枭坐在康泰中心的席位区,远远看着台上竭力应对却难掩窘迫的江月月,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冰冷弧度。
很好。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在学术的战场上,用规则的利刃,兵不血刃地瓦解对手的防线。
他目光扫过坐在江月月席位旁的那个男人。
秦牧。
那个罪该万死的“阎罗”
。
他倒要看看,一个失忆的傻子,在这种场合,能有什么作为。
恐怕连台上在争论什么都听不懂吧?
然而。
陈枭没有注意到。
或者说,他注意到了,却并未放在心上。
那个看似茫然的“赘婿”
,此刻的眼神,已经生了变化。
秦牧确实听不懂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
“安慰剂效应”
、“数据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