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厉兵秣马:晋西整训砺锋芒
1941年6月中旬的晋西,夏雨初歇,山间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
临汾城郊的1o1军训练场上,喊杀声与武器轰鸣交织,回荡在沟壑纵横的山地间。
自部队进驻晋西以来,林文澜便将整训作为核心要务——晋西多山地丘陵,与鄂西平原地形迥异,日军若来犯,大概率会依托山地实施迂回突袭,而八路军的游击战也多在山林间展开,不熟悉地形、不精通山地战术,1o1军这支机械化精锐便难以挥优势。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1师3团的士兵们已在山脚下集结完毕。
团长董振邦身着作训服,手持望远镜望向面前的狼牙岭——这座海拔近千米的山岭,坡陡路窄,荆棘丛生,是林文澜亲自选定的山地攻坚训练场地。
“弟兄们!”
董振邦的声音洪亮如钟,“军长说了,晋西的山,就是咱们的战场!
今天的课目:负重攀爬、山地突袭、阵地防御,三个时辰内完成!
谁要是掉链子,别说我不留情面!”
士兵们齐声应和,每人背负三十斤弹药、步枪及工兵铲,朝着狼牙岭起冲锋。
山路上碎石遍布,稍不留神便会滑倒,一名新兵脚下一绊,重重摔在地上,背上的弹药箱砸得他闷哼一声。
旁边的老兵见状,立刻伸手将他拉起:“愣着干啥!
鬼子的刺刀可不会等你爬起来!”
新兵咬咬牙,抹掉脸上的泥土,跟着队伍继续向上攀爬。
半山腰处,林文澜与参谋长周志宏正站在观察哨内,注视着士兵们的训练。
“军长,1师这几天的山地适应性训练效果不错,士兵们的攀爬度比上周快了近三成。”
周志宏指着山间穿梭的身影,语气中带着欣慰。
林文澜微微颔,目光却落在了队伍后方的坦克营——几辆3“斯图亚特”
坦克正沿着山脚下的简易公路缓慢行驶,车身上加装了防滑履带板,这是吴天昊根据山地地形临时改装的。
“坦克在山地里还是受限太大。”
林文澜眉头微蹙,“告诉吴天昊,让他琢磨琢磨,能不能把部分坦克的主炮拆换成榴弹射器,侧重步兵支援,毕竟在山里,坦克的攻坚作用不如平原明显。”
“是,我这就去安排。”
周志宏刚要转身,却见远处尘土飞扬,一辆军用吉普朝着观察哨驶来。
片刻后,通讯兵快步跑进哨内,敬礼道:“军长!
阎长官司令部来电,请您即刻前往临汾城参加军事会议。”
林文澜心中一动,阎锡山突然召集会议,不知是为整训事宜,还是另有图谋。
他叮嘱周志宏:“继续盯着训练,尤其是步坦协同科目,务必让各部队吃透山地战术要领。”
随后便带着警卫员,登上吉普赶往临汾城。
同一时间,临汾城西的炮兵训练场上,韩卫东正带领炮兵旅调试新改装的155毫米榴弹炮。
为适应山地作战,炮兵们将炮架进行了轻量化改造,还特意练习了“单炮机动”
战术——将火炮拆解后,用马匹驮运至山顶阵地,再快组装射击。
“装弹!
调整射角!”
韩卫东一声令下,炮手们动作娴熟,将炮弹填入炮膛。
随着炮声轰鸣,炮弹精准命中三千米外的模拟日军碉堡,碉堡瞬间被炸开一个大洞。
“旅长,这改装后的火炮,在山地里机动性确实强多了!”
一名炮长兴奋地说。
韩卫东点点头,脸上却没有太多笑容:“别得意太早!
晋西的山比这复杂得多,要是遇上暴雨,山路泥泞,马匹都难走,到时候还得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