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
“日军狡猾,肯定会利用山谷地形设伏,我们不能硬冲。”
张彪蹲在山谷入口的土坡后,对着士兵们布置战术,“分成三组:一组从左侧山坡迂回,二组从右侧绕后,三组正面吸引火力,等两侧到位,再起总攻。”
士兵们迅行动,王小虎之前的战友、如今的狙击手李二牛,跟着一组爬上左侧山坡,架起美式19o3狙击步枪,瞄准山谷内的动静。
正面的三组士兵故意暴露身影,朝着山谷内开枪。
日军果然上当,朝着正面火力点疯狂扫射。
“左侧到位!”
“右侧到位!”
无线电里传来汇报声。
张彪一声令下:“开火!”
左侧的狙击枪率先响起,一名日军机枪手应声倒地;右侧的士兵扔出grenades,爆炸声在日军阵地响起;正面的士兵趁机冲锋,汤姆逊冲锋枪的枪声密集响起。
日军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
一名日军军官想要组织反击,被李二牛精准命中胸口。
剩下的日军想要撤退,却被右侧的士兵拦住退路。
短短二十分钟,战斗结束,日军侦察小队被全歼,预备队仅两人轻伤。
当张彪带着士兵们押着两名俘虏返回金井时,林文澜早已在军部等候。
他看着浑身是雪的士兵们,脸上露出笑容:“打得好!
第一次实战就有这样的成绩,没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
张彪敬礼汇报:“军长,此次战斗,士兵们战术配合默契,狙击、爆破都挥了作用,就是在应变上还有些不足,遇到突情况有些慌乱。”
林文澜点点头,召集预备队士兵们开会:“实战与训练不同,战场瞬息万变,要学会随机应变。
这次你们能赢,是因为战术运用得当,但不能骄傲。
回去后,要总结经验,加强战术协同训练,尤其是突情况的处置。”
他走到李二牛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狙击打得很准,要继续练,争取成为像王小虎一样的尖兵。”
李二牛用力点头:“军长放心,俺一定好好练,等小虎回来,跟他比一比!”
会后,林文澜给王小虎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预备队的次实战:“你的战友们已初露锋芒,待你学成归来,这支队伍必将成为刺破日军防线的利刃。
望你潜心学习,早日归来,共商抗敌大计。”
三、技战术融合:跨越重洋的呼应
3月的美国,野外训练进入新阶段,科目升级为“定点清除与情报窃取”
。
王小虎所在的小组,需要潜入模拟的日军营地,刺杀“指挥官”
并带回作战地图。
“日军营地戒备森严,外围有两层巡逻队,营地中央是指挥官帐篷。”
琼斯少校展示着营地地图,“你们只有一次机会,失败即淘汰。”
小组讨论时,王小虎提出:“我们可以伪装成后勤人员,利用夜色混入营地。
我在国内时,曾伪装成日军士兵潜入营地,熟悉他们的作息和口令。”
他详细讲述了长沙会战中潜入日军营地的经历,建议用同样的方法渗透。
杰克采纳了他的建议,四人换上模拟的日军后勤军装,趁着夜色朝着营地摸去。
途中遇到巡逻队,王小虎用流利的日语(在学院专门学习的基础日语口令)应对,成功蒙混过关。
潜入营地后,王小虎负责吸引守卫注意力,杰克三人趁机潜入指挥官帐篷。
就在杰克拿到作战地图、准备刺杀“指挥官”
时,警报突然响起——他们被现了!
“撤退!”
杰克大喊着,四人朝着营地外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