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过程中,林文澜始终在前线指挥,亲自督促部队交替掩护,确保没有留下一名伤员。
当最后一批士兵撤过汨罗江时,天已蒙蒙亮。
望着北岸日军的身影,林文澜知道,新墙河阻击战虽未全歼日军,却成功迟滞了其进攻度,为后续防御争取了宝贵时间。
三、汨罗江博弈:审时度势破合围
9月18日,日军第6师团突破新墙河后,直逼汨罗江防线。
同时,日军第13师团突破独立旅马鞍山阵地,朝着汨罗江西侧迂回,试图与第6师团汇合,形成合围之势。
林文澜在汨罗江南岸军部,看着地图上不断逼近的红色箭头,神色凝重。
此时,1o1军已伤亡近半,弹药补给困难,若被日军合围,后果不堪设想。
“军长,日军来势汹汹,汨罗江防线恐难守住,不如继续后撤至金井镇,与友军汇合后再图反击。”
参谋建议道。
林文澜摇摇头:“汨罗江是湘北第二道防线,若轻易放弃,日军将长驱直入,长沙危在旦夕。
我们必须在这里再拖日军几天,等友军完成合围部署。”
他立刻调整部署:命令2师赵志远部坚守汨罗江中游归义镇渡口,1师残部在渡口两侧山地构筑防线,独立旅何建明部退守汨罗江西侧,阻击日军第13师团,防止其与第6师团汇合。
9月2o日,日军第6师团对归义镇渡口起猛攻。
日军坦克在江面架设浮桥,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强渡汨罗江。
2师士兵凭借战壕顽强抵抗,重机枪与迫击炮轮番开火,江面被鲜血染红。
“军长!
日军坦克太多,2师防线被撕开一道口子!”
赵志远的声音带着绝望。
林文澜深知,此时若派预备队增援,只会徒增伤亡。
他突然想起李根生之前炸河堤的战术,立刻对赵志远说:“命令李根生率1团侦察组,潜入日军坦克后方,炸毁其弹药车,切断补给!”
李根生接到命令后,带着王小虎等侦察兵,趁着夜色潜入日军营地。
他们避开日军巡逻队,找到弹药车停放处,将炸药包贴在弹药车上,拉燃导火索后迅撤离。
“轰!
轰!”
几声巨响,弹药车连环爆炸,火光冲天。
日军坦克因缺乏弹药,进攻势头锐减。
赵志远抓住机会,下令起反击,重新夺回防线缺口。
但危机并未解除。
9月22日,日军第13师团突破独立旅防线,抵达汨罗江西侧,与第6师团仅相距1o公里,合围之势即将形成。
林文澜接到情报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
“日军即将合围,我们不能再守汨罗江了。”
林文澜指着地图上的金井镇,“金井镇地势险要,东、西、北三面环山,是长沙北侧的最后一道屏障。
我们撤至金井,依托地形构筑防线,同时向战区请求火增援,待友军赶到,再对日军起反攻。”
将领们纷纷赞同。
当天傍晚,1o1军开始有序撤离汨罗江防线,朝着金井镇方向撤退。
林文澜亲自断后,看着士兵们疲惫却坚定的身影,心中暗暗誓:一定要守住金井,守住长沙的北大门。
四、金井决战:运筹帷幄定乾坤
9月25日,1o1军撤至金井镇。
林文澜抵达后,立刻勘察地形,将指挥部设在金井山山顶的一座寺庙内。
金井山海拔约5oo米,山顶视野开阔,能俯瞰整个金井镇及周边地区,是防御日军进攻的关键阵地。
他迅部署防务:1师残部驻守金井山北侧,2师驻守金井山西侧,独立旅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