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补充新兵两百人,由林文斌继续担任团长;5团和7团合并为“57联合团”
,赵志远任团长;剩余兵力编为直属警卫连,负责指挥部安全。
整编后的第一天清晨,林文澜在山谷中央的空地上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军官会议。
山神庙的残垣下,十几名军官围坐在一起,面前摊着一张泛黄的南昌城地图。
林文澜指着地图上的南昌城,沉声道:“总部刚刚来电,命令我军与友军第32军、第79军协同,于4月21日对南昌起反攻。
此次反攻,不仅要收复失地,更要打破日军对赣北的封锁,为后续战局争取主动。”
“军长,日军在南昌城布防严密,咱们这点兵力,加上装备不足,能攻下来吗?”
57联合团的一名营长忍不住问道。
经历了连番苦战,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不少人对反攻心存疑虑。
林文澜抬眼望去,目光锐利如刀:“我知道大家心里没底,但南昌不能丢!
三个月前,咱们没能守住它;三个月后,咱们必须把它夺回来!
总部会给我们补充一批炸药和迫击炮,后续还会有友军牵制日军外围兵力,只要我们做好准备,一定能成功。”
他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南昌城西的赣江大桥:“日军占领南昌后,在城墙内外修筑了大量工事,城东的绳金塔、城西的赣江大桥都是重点布防区域。
我们的要任务,是摸清日军的兵力部署和火力点——从明天起,各团挑选精锐士兵,组成侦察小队,分批潜入南昌外围,搜集情报。”
林文斌立刻站起身:“军长,1团愿意承担侦察任务!
笔架山和梅岭的仗,弟兄们憋了一肚子气,正好让大家去摸摸鬼子的底!”
“好!”
林文澜点头应允,“文斌,你挑选三十名老兵,务必隐蔽行事,不要与日军正面冲突,七天内返回,带回详细情报。”
会议结束后,林文斌回到1团驻地,立刻挑选侦察兵。
李根生听说后,第一个报名:“团长,我去!
我在笔架山和梅岭都跟鬼子交过手,熟悉他们的战术,而且我腿伤快好了,不影响行动。”
王大锤也拄着木棍凑过来:“团长,算我一个!
俺在东北的时候就干过侦察,摸鬼子的营地跟摸自家炕头似的,保证能把情报带回来。”
林文斌看着两人坚定的眼神,犹豫了一下——王大锤的腿伤还没完全愈合,长途奔袭恐怕吃不消。
但他知道,这两人都是1团的骨干,作战经验丰富,有他们在,侦察任务能更稳妥。
“好,但你们必须答应我,一旦遇到危险,立刻撤退,不许硬拼!”
4月6日清晨,三十名侦察兵换上了百姓的粗布衣裳,背着干粮和短枪,悄悄离开了九仙岭。
李根生和王大锤走在队伍中间,两人都把刺刀藏在腰间,脸上抹了些锅底灰,混在山林里,远远望去就像当地的樵夫。
一路上,他们避开日军的巡逻队,沿着山间小路向南昌方向行进。
沿途的村庄大多被日军焚毁,断壁残垣间,偶尔能看到逃难的百姓,眼神里满是恐惧和绝望。
一名老婆婆看到他们,颤巍巍地递来两个红薯:“你们是打鬼子的兵吧?拿着,路上吃,一定要把鬼子赶出去啊!”
李根生接过红薯,鼻子一酸,重重地点头:“婆婆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收复南昌,让您回家。”
经过三天的潜行,侦察小队终于抵达南昌城西的望城岗。
这里距离南昌城只有五公里,能清晰地看到城墙上的日军岗哨。
林文斌安排队员分散隐蔽,李根生和王大锤跟着两名队员,潜伏在一处土坡后,观察日军的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