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19日-3月日·江西南昌)
1939年3月19日,南昌会战正式打响的消息,随着电波传遍修水河防线的每一处阵地。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修水河畔的空气中便已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味,河水裹挟着上游战场的泥沙与血迹,浑浊地向东流淌,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役的残酷。
1o1军指挥部临时设在修水河南岸的一座废弃祠堂内,墙壁上的弹孔与焦痕,是前几日日军轰炸留下的印记。
林文澜站在挂满地图的墙壁前,眉头紧锁,指尖在“修水河中段——虬津渡”
的位置反复摩挲。
自1团驰援修水河后,防线虽暂时稳固,但日军第1o6师团主力并未撤退,反而在对岸不断增兵,看架势是要集中兵力突破虬津渡——这里河道相对狭窄,水流较缓,是修水河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日军进攻的重中之重。
“军长,日军昨夜又向虬津渡对岸增派了一个坦克中队和两个步兵大队,现在对岸日军兵力已达三万余人,火炮过百门。”
赵志远拿着刚收到的侦察报告,语气凝重地说道,“而且他们的侦察机今天一早就在防线上空盘旋,估计很快就会起新一轮进攻。”
林文澜点点头,目光扫过指挥部内的几名团长:“1团刚经历强行军和激战,伤亡不小,但作为‘铁军’,必须守住虬津渡左翼;5团负责右翼防御,重点防范日军迂回;7团作为预备队,隐蔽在防线后方的山林里,随时准备支援;炮兵营把所有1o5榴弹炮推进至前沿隐蔽炮位,优先打击日军坦克和炮兵阵地!”
“是!”
众人齐声应下,转身快步离去。
林文澜走到祠堂门口,望着远处修水河对岸的日军阵地,隐约能看到日军士兵在修筑工事,坦克的履带碾过地面的声音,隔着河道都能隐约听到。
他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却半天没点着——手指因连日操劳,微微颤抖。
此时,虬津渡左翼的1团阵地上,士兵们正抓紧时间加固工事。
李根生和王大锤所在的1营1连,负责防守一段长约两百米的战壕,这段战壕紧挨着河道,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区域。
李根生蹲在战壕里,用铁锹将泥土拍实,他的手上布满了水泡,有的已经磨破,沾了泥土后钻心地疼,但他毫不在意,只是一个劲地加固战壕。
“根生,歇会儿吧,看你这手,再这么干下去,待会儿握枪都费劲。”
王大锤递过来一块干粮,粗声说道。
他的脸上沾着硝烟和泥土,一道新的伤口从额头延伸到眼角,是前几日战斗时被弹片划伤的,简单包扎了一下,仍在渗血。
李根生接过干粮,咬了一口,干涩的面饼在嘴里难以下咽,他咽了口唾沫,说道:“锤叔,我不累。
多加固一点,待会儿鬼子进攻时,咱们就能多一分胜算。”
自从在吴城战斗中第一次杀敌后,李根生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眼神里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坚毅。
王大锤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地说:“好小子,越来越像个战士了。
记住,待会儿战斗打响,一定要跟紧我,别乱跑,鬼子的子弹可不长眼。”
就在这时,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响起,紧接着,日军的轰炸机群出现在天空中。
“隐蔽!
快隐蔽!”
1团团长林文斌在阵地上大喊。
士兵们纷纷钻进战壕,或躲进防空洞。
日军轰炸机群在阵地上空盘旋一圈后,开始投弹。
“轰!
轰!
轰!”
炸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战壕被炸毁了好几段,泥土和碎石飞溅,不少士兵被埋在废墟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