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他们不顾伤亡地起波浪式冲锋。
"
师长孙立人临危不乱:"
命令炮兵使用空炸引信,专打日军密集队形。
步兵放近到一百米再开火!
"
在另一条战线,日军甚至使出了更加极端的手段。
一支由少年兵组成的"
特攻队"
身上绑满炸药,高呼着"
天皇万岁"
冲向盟军阵地。
"
这些孩子"
一个老兵不忍心地闭上眼睛,但手中的机枪却没有停止射击。
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怜悯只能深藏在心底。
林文澜的战术创新
面对日军的疯狂,林文澜创造性地提出了"
弹性防御"
战术。
"
我们要像橡皮筋一样,既能收缩又能反弹。
"
他在作战会议上解释。
这种新战术很快在实战中展现出威力。
当日军集中兵力攻击某一点时,守军会适当后撤,诱敌深入,然后两侧的部队迅合拢,将突入的日军包围歼灭。
在一次经典战斗中,暂编第3师故意让出一个看似重要的高地。
当日军兴高采烈地占领这个阵地时,预先布置好的炮兵火力立即进行了覆盖射击,同时特种作战分队切断了日军的退路。
"
现在,收网!
"
孙明师长一声令下,部队从三面起反攻,将这股日军全部歼灭。
盟军的协同作战
与此同时,盟军各部队之间的配合也日益默契。
美军第1o航空队不断空袭日军后方补给线,英军则在亲敦江方向持续施压,迫使日军分兵防守。
"
报告军座,美军航空队今天又摧毁了日军两个运输车队。
"
通讯兵送来好消息,"
日军的燃油供应已经出现困难。
"
林文澜满意地点点头:"
这就是现代化战争,后勤决定胜负。
"
更令人振奋的是,新开通的驼峰航线运来了大量新式装备。
每个步兵班都配备了巴祖卡火箭筒,炮兵部队得到了新型无线电引信,特种作战师获得了最新式的夜视装备。
战局的转折点
二月初,战局出现了决定性转折。
在密支那西南的一次战斗中,暂编第1师俘获了一名日军高级参谋,从他身上搜出了日军整个缅北防御计划的副本。
"
太重要了!
"
林文澜如获至宝,"
这下我们可以针对日军的弱点进行打击了。
"
根据这份计划,日军在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的结合部存在防御漏洞。
林文澜立即调整部署,集中主力从这个方向突破。
"
命令暂编第1师、第2师组成突击集团,从这个缺口打进去!
"
林文澜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
我们要把日军一切两半!
"
最后的决战准备
二月十日,盟军完成了对日军主力的合围。
河边正三率领的缅甸方面军司令部被包围在密支那以南的一个狭小区域内。
"
将士们!
"
林文澜在总攻前对部队讲话,"
最后的决战就要开始了。
我们要用这场胜利,告慰所有在缅甸牺牲的战友!
"
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