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各地捷报频传。
但林文澜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根据统计,今年东北的粮食产量虽然可观,但由于战争破坏和人口流动,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
司令,这是各地报上来的粮食分配方案。
"
财政官员递上厚厚一叠文件,"
如果完全按计划分配,我们的储备撑不到明年春天。
"
林文澜仔细审阅着方案,拿起红笔做了修改:"
军队配额再减三成,政府机关减五成。
省下来的粮食,优先保证学校、医院和孤儿院。
"
"
这恐怕会引起反弹。
"
"
非常时期,必须非常对待。
"
林文澜语气坚决,"
如果有人不满,让他们直接来找我。
"
九月二十日,林文澜亲自到哈尔滨第一中学视察。
学生们正在上课,朗朗读书声让他驻足良久。
"
孩子们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
他对校长说,"
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
"
就在这时,杨文涛匆匆赶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林文澜脸色微变,立即返回指挥部。
"
确认了吗?"
一进办公室,林文澜就急切地问。
"
确认了。
"
杨文涛打开文件夹,"
我们的人在码头截获了一批准备运往南方的粮食,总共五千吨。
货主是"
"
直接说名字。
"
"
是行政院张副院长的侄子。
"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名字的分量。
林文澜沉默良久,突然起身:"
立即查封这批粮食,以囤积居奇罪逮捕相关人员。
"
"
司令,这恐怕会得罪张副院长"
"
得罪就得罪!
"
林文澜斩钉截铁,"
为了东北百姓,我林文澜不怕得罪任何人!
"
这件事很快在南京引起轩然大波。
张副院长亲自打电话质问,语气极其强硬。
"
文澜,你太不懂规矩了!
"
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怒气,"
立即放人,把粮食归还!
"
"
副院长,"
林文澜不卑不亢,"
这批粮食是东北百姓的救命粮。
任何人想打这些粮食的主意,都是与我林文澜为敌,与东北百姓为敌!
"
挂断电话后,林文澜知道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他立即下令加快粮食分配,同时做好应急准备。
九月二十五日,果然有南京方面的调查组抵达哈尔滨。
带队的竟是监察院的李监察使。
"
林司令,"
李监察使皮笑肉不笑地说,"
有人举报你滥用职权,扰乱市场。
请你配合调查。
"
"
配合调查可以。
"
林文澜坦然道,"
不过在调查之前,请监察使先看看这个。
"
他推过去一叠照片,上面是各地百姓领到救济粮时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