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旅和第15师撤到苏州河沿岸时,部队早已疲惫到了极点。
苏州河的河水泛着浑浊的黄色,河面上漂浮着零星的杂物,远处的上海市区依旧能看到冲天的火光。
林文澜站在河边,看着士兵们互相搀扶着坐在地上休息,不少人连端起水壶的力气都没有,心里一阵酸楚。
陈明轩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壶水:“林旅长,先喝点水吧。
咱们能从蕴藻浜活着撤下来,已经是万幸了。”
林文澜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冰凉的河水顺着喉咙流下,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
“陈师长,咱们现在还有多少兵力?”
“第15师还剩八千多人,33旅恐怕不足五百人了。”
陈明轩叹了口气,“指挥部让咱们守住苏州河防线,可就凭咱们这点兵力,怕是很难守住。”
林文澜沉默片刻,指着苏州河对岸的地形说:“苏州河河面不宽,但水流湍急,日军想要渡河,只能依靠船只或者搭建浮桥。
咱们可以在河岸两侧修建碉堡和战壕,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形成交叉火力,阻止日军渡河。
同时,在河里设置水雷和铁丝网,增加日军渡河的难度。”
陈明轩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可行。
咱们现在就组织士兵们修建防御工事,争取在日军到来之前,把防线搭建起来。”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
虽然身体疲惫,但没有人抱怨,大家都知道,只有守住苏州河防线,才能为后续部队的集结争取时间。
33旅的士兵们虽然人数少,但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熟练地挖掘战壕、搭建碉堡,动作迅而有序。
第15师的士兵们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到防御工事的修建中。
附近的百姓们得知部队要在这里防守,也纷纷赶来帮忙。
有的百姓送来粮食和饮用水,有的百姓帮忙搬运砖石和木材,还有的百姓主动加入到挖掘战壕的队伍中。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扛着一把铁锹,颤巍巍地走到战壕边,说:“士兵们为了保护咱们,流血牺牲,咱们也不能闲着,能帮一点是一点。”
林文澜看到这一幕,心里很是感动。
他走到老人身边,扶着老人说:“老丈,谢谢您。
这里太危险了,您还是赶紧回家吧,剩下的活交给我们就行。”
老人摇了摇头:“我不走,我要在这里帮你们。
日本人要是打过来,我们也活不了,不如跟你们一起抵抗。”
在百姓们的帮助下,防御工事的修建进度大大加快。
只用了两天时间,河岸两侧就修建好了十几座碉堡和三道战壕,河里也设置了水雷和铁丝网,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第三天一早,日军就追到了苏州河对岸。
他们在对岸搭建起火炮阵地,朝着己方的防线起了猛烈的炮击。
炮弹落在战壕里和碉堡上,爆炸声震耳欲聋,不少刚修建好的防御工事被炸毁,士兵们伤亡惨重。
“机枪手,准备战斗!”
林文澜大喊一声,从碉堡里探出头,朝着对岸的日军开枪射击。
士兵们也纷纷从战壕里探出头,用重机枪和迫击炮朝着日军的火炮阵地还击。
日军的炮击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随后,他们开始组织士兵渡河。
几十艘冲锋舟载着日军士兵,朝着己方的防线驶来。
“开火!”
林文澜下令,重机枪和迫击炮同时开火,炮弹落在冲锋舟周围,激起巨大的水花。
不少冲锋舟被击中,沉入河中,日军士兵纷纷落水。
但日军的攻势很猛,一批冲锋舟被摧毁,又有一批冲锋舟冲了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