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中旬,哈尔滨的春天终于完全降临。
杨树吐出新绿,松花江水量丰沛,航运逐渐恢复。
但政治空气中的寒意,却比严冬时更加刺骨。
林文澜站在江北新设立的边防哨所,望远镜扫过江对岸的苏军阵地。
与往常不同,今天苏军阵地上异常安静,连日常的巡逻都取消了。
"
司令,南京特派员已经到了。
"
周志宏低声提醒,"
安排在马达尔饭店下榻。
"
林文澜放下望远镜,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来的倒是时候。
彼得罗夫刚被召回莫斯科,特派员就到了。
"
回到指挥部,桌上已经堆满了待批文件。
最上面是一封南京的正式公函,要求他"
积极配合特派员工作"
。
"
特派员是什么背景?"
林文澜问。
杨文涛打开文件夹:"
李振邦,军政部次长,陈诚的亲信。
随行人员中有两个国防部二厅的特工。
"
"
看来是来者不善啊。
"
林文澜若有所思,"
安排今晚的接风宴,规格要高。
"
马达尔饭店的宴会厅灯火通明。
李振邦五十岁上下,身着中山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
他与林文澜握手时力道很大,像是在试探什么。
"
文澜兄在东北辛苦了。
"
李振邦开门见山,"
委座对哈尔滨的局势十分关切。
"
"
职责所在,不敢言苦。
"
林文澜从容应对,"
倒是次长远道而来,才是真的辛苦。
"
酒过三巡,李振邦突然话锋一转:"
听说文澜兄最近与苏军摩擦不断?"
"
维护主权,难免有些摩擦。
"
"
可是有人反映,文澜兄行事过于激进,恐怕会影响中苏邦交啊。
"
林文澜放下酒杯,直视李振邦:"
那么依次长之见,面对苏军蚕食,我们该当如何?"
"
这个嘛"
李振邦推了推眼镜,"
要从长计议。
毕竟现在国内百废待兴,不宜树敌过多。
"
宴会结束后,林文澜立即召见杨文涛:"
查清楚李振邦的底细,特别是他与苏方有没有暗中往来。
"
"
司令怀疑他"
"
不是怀疑,是确定。
"
林文澜冷笑,"
他刚才的每一句话,都在为苏军开脱。
"
第二天,联合治安委员会会议上,李振邦的表现印证了林文澜的猜测。
面对苏军新代表朱可夫少将的咄咄逼人,李振邦一味退让,甚至同意缩减中国军队在江北的驻防区域。
"
我反对。
"
林文澜斩钉截铁地说,"
江北驻防是维护治安的必要措施,不能缩减。
"
朱可夫冷笑道:"
林将军,别忘了现在的局势。
"
"
正是因为记得清楚,才更不能退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