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八月十八日凌晨,河北邯郸。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华北平原,第11集团军先头部队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悄然进入攻击位置。
林文澜站在距离邯郸城南五公里的一处高地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这座千年古城的轮廓。
在他身后,作战处长李振华少将正在最后一次核对作战计划。
"
总座,"
李振华指着地图低声汇报,"
根据最新情报,邯郸城内驻守的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1o师团第139联队,联队长佐佐木大佐。
该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总兵力约38oo人。
此外还有伪军一个团约12oo人协助守城。
"
林文澜微微点头,目光仍然锁定在远处的城墙上:"
第11o师团是日军在华北的老牌部队,参加过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作战经验丰富。
佐佐木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
佐佐木大佐今年四十五岁,陆军大学毕业生,以善于防守着称。
去年在豫北会战中,他指挥第139联队死守安阳二十余天,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
"
这时,参谋长周志宏中将快步走来:"
总座,各部队均已到达指定位置。
第1军陈刚部在南面主攻方向,第2军赵志远部在东面牵制,第3军何建明部在西面布防,防止日军从安阳方向增援。
"
林文澜放下望远镜,转向身后的将领们:"
命令部队做好攻击准备。
早晨六点整,准时起第一波攻势。
"
在邯郸城南约三公里处,第1军军长陈刚中将正在前沿观察所内,与第1师师长张彪少将研究进攻路线。
透过晨曦的微光,可以清晰地看到日军在外围构筑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是利用滏阳河天然屏障构筑的河防工事,"
张彪指着地图说,"
河岸上布满了铁丝网和地雷,河对岸有十几个钢筋混凝土碉堡。
"
陈刚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
看到那些伪装得很好的射击孔了吗?日军把机枪阵地都设在碉堡的侧翼,形成交叉火力。
强攻的话伤亡会很大。
"
"
军座放心,"
张彪信心满满地说,"
工兵营已经准备好了橡皮艇和浮桥,炮兵也标定了所有可见的火力点。
"
与此同时,在邯郸城内原县政府大楼内,日军第139联队长佐佐木大佐正在主持作战会议。
这位身材矮壮、留着仁丹胡的日军大佐面色凝重地看着地图。
"
诸君,"
佐佐木用指挥棒敲打着地图,"
根据侦察,城外至少有三个中国师的兵力。
这次来的不是游击队,而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主力。
"
第1大队长山田少佐起身说道:"
大佐阁下,我军外围防线坚固,完全可以抵挡支那军的进攻。
请求允许我大队担任正面防御。
"
"
不,"
佐佐木摇头,"
你的大队防守城墙。
河防阵地由第2大队负责,第3大队作为预备队。
记住,我们的任务是坚守待援,第11o师团主力正在从邢台赶来。
"
"
嗨咿!
"
军官们齐声应答。
早晨五点五十分,中国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