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列!
"
士兵紧张地跑出队列。
"
告诉我,你当兵几年了?"
"
报、报告长官,三年了!
"
"
打过哪些仗?"
"
南宁会战、桂南会战,都、都打过!
"
林文澜点点头,突然提高声音:"
全体都有!
卸下你们的装备!
"
这个命令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士兵们开始卸下身上破旧的装备。
"
后勤处长!
"
"
到!
"
王承业快步上前。
"
记录:第4师第12团第3连,全员换装美式军服、军靴。
配1步枪七十二支,汤姆逊冲锋枪九支,勃朗宁自动步枪三支。
"
命令一出,全场哗然。
那个被点名的连队士兵更是目瞪口呆。
林文澜调转马头,面向全场将士:"
在我林文澜的部队里,没有派系之分,只有能打仗的兵!
从今天起,所有部队一视同仁,按作战需要配装备!
"
这番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部队中引起巨大反响。
原本心存芥蒂的各派系官兵,眼神开始生变化。
接下来的整编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来自西北军的第35师不习惯南方的湿热气候,病倒了一大片;中央军的第87师则对与其他部队混编表示不满;而桂系的部队更是明里暗里抵制整编。
这天深夜,林文澜正在研究整编方案,韦云淞突然求见。
"
总司令,"
韦云淞这次的态度恭敬了许多,"
卑职有个不情之请。
"
"
说。
"
"
我部有几个老兵,在桂南会战中立过战功,但识字不多,恐怕通不过文化考核。
能否"
林文澜放下手中的文件:"
把他们的情况报上来。
只要确实是打仗的好手,可以破格录用。
"
韦云淞面露喜色:"
多谢总司令!
"
"
不过,"
林文澜话锋一转,"
告诉他们,三个月内必须达到扫盲标准。
在我的部队里,军官不仅要会打仗,还要懂战术,会带兵。
"
"
是!
卑职明白!
"
送走韦云淞,周志宏忍不住问道:"
总座,这样破例会不会影响整编的公平性?"
"
治军要严,但也要懂得变通。
"
林文澜走到地图前,"
这些老兵都是战场上的宝贝,他们的经验比任何教材都珍贵。
"
整编工作进入第二周时,美军顾问团的训练教官抵达昆明。
带队的是曾在缅甸与林文澜有过合作的米勒中校。
"
林将军,"
米勒用生硬的中文说,"
我们又见面了。
"
"
欢迎,米勒中校。
"
林文澜与他握手,"
这次要麻烦你们了。
"
美军的训练方法确实先进,但也出现了水土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