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哈尔滨的严寒依旧,但空气中已经隐约能嗅到春天的气息。
松花江的冰面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纹,如同这座城市表面平静下暗藏的危机。
林文澜站在原日本领事馆改建的苏军司令部会议室内,墙上的斯大林肖像威严地俯视着全场。
今天是中苏联合治安委员会第一次正式会议,长桌两侧分别坐着中苏两国的军官,泾渭分明。
"
根据莫斯科协定,"
彼得罗夫率先言,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所有治安行动必须经过联合委员会批准。
林将军在江北的擅自行动,严重违反了这一原则。
"
林文澜不疾不徐地翻开面前的文件夹:"
司令官阁下,剿灭危害百姓的匪患,是每一支负责任军队的义务。
况且"
他故意顿了顿,"
我们缴获的物资中,现了不少有趣的东西。
"
他示意参谋抬上一个木箱,箱盖打开,里面是清一色的苏制武器,枪身上的出厂编号都还清晰可见。
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寂静,苏军军官们的表情变得极不自然。
"
这些装备,"
林文澜拿起一支冲锋枪,"
似乎不是普通土匪能够获得的。
"
彼得罗夫面不改色:"
战后流散的武器很多,这不能说明什么。
"
"
确实。
"
林文澜放下枪,话锋一转,"
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共同彻查此事。
毕竟,如果真有苏军人员在暗中支持匪徒,对贵军的声誉也是极大的损害。
"
这一招以退为进让彼得罗夫措手不及。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协议:成立联合稽查队,共同调查武器来源。
散会后,赵家骧忍不住赞叹:"
司令这一手真是高明,既揭露了真相,又给了他们台阶下。
"
林文澜却毫无喜色:"
这只是开始。
通知情报处,我要在三天内知道所有与会苏军军官的底细。
"
回到指挥部,一封南京急电已在等候。
电报语气严厉,质问江北行动为何未事先请示,并要求立即停止一切可能刺激苏军的行动。
"
看来,有人在南京给我们使绊子。
"
周志宏忧心忡忡。
林文澜将电报投入火炉:"
不必理会。
在哈尔滨,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行事。
"
第二天,联合稽查队开始工作。
中方派出的都是精通俄语、熟悉当地情况的军官,带队的是特派员杨文涛。
这个看似文弱的年轻人,曾在苏联留学多年,对苏军的行事风格了如指掌。
稽查工作进行得出奇顺利,苏方配合得近乎殷勤。
但杨文涛在当晚的汇报中提出了疑点:
"
司令,他们带我们去看的都是早已废弃的据点,提供的线索也都是无关紧要的。
我感觉,他们是在故意误导我们。
"
林文澜站在哈尔滨地图前,目光落在江北的一片区域:"
这里,你们查过了吗?"
杨文涛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太阳岛?那里不是风景区吗?"
"
越是显眼的地方,越容易藏污纳垢。
"
当晚子时,一支精干小队乘雪橇悄悄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