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被炸断的消息,如同在冰原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冲击波迅向交战双方的最高层扩散。
在第十三兵团前进指挥部,林文澜接到杨文涛来的“桥已炸毁,正与敌激战,援军至”
的简短电文时,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痕迹。
他立即下令,嘉奖突击队,并严令各路追击部队加快度,务必趁此良机,将陆战一师主力彻底围歼在水门桥以北的狭长地域。
“命令38军、39军,不顾一切疲劳和伤亡,咬住敌人后卫,全力攻击!”
“命令4o军侧翼迂回部队,加向古土里、真兴里方向穿插,建立阻击阵地,防止敌人向海岸线溃逃!”
“告诉杨文涛,坚持住!
大部队马上就到!
要把水门桥变成史密斯的麦城!”
一连串的命令显示出林文澜决心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打一个震惊世界的大歼灭战。
指挥部里弥漫着一种胜利在望的兴奋,仿佛陆战一师的覆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与志愿军上下的振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下碣隅里以及正在南撤途中的美军陆战一师指挥部里,气氛虽然凝重,却并未陷入彻底的绝望。
师长史密斯少将在得知水门桥被炸毁的瞬间,脸色只是更加阴沉了几分,但并没有出现参谋们预想中的惊慌失措。
他走到巨大的作战地图前,看着那条被红色标记切断的公路线,沉默了片刻。
“向阿尔蒙德将军和东京总部报,”
他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稳,“我部南撤通道水门桥已被中国军队破坏。
请求立即执行‘空中桥梁’预案。
重复,请求立即执行‘空中桥梁’预案。”
“空中桥梁”
——这是一个在长津湖战役起前,美军高层基于对复杂地形和志愿军穿插能力的预判,所制定的一个极其大胆且高度保密的应急计划。
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美国强大的战略空运能力和工业实力,在关键交通节点被毁时,直接空投可快组装的、足以承载重型装备通过的巨型钢桥组件!
当史密斯这份看似平静的电报传到位于日本东京的“联合国军”
总司令部时,整个指挥中枢瞬间高运转起来。
麦克阿瑟亲自下令,启动最高优先级的救援行动。
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美军后勤仓库立刻沸腾起来。
巨大的库门被拉开,露出了里面早已准备就绪的“怪物”
——八套单件重达15吨以上的2型车辙桥钢结构组件。
这些庞大的钢制构件被迅装上大型平板拖车,在刺耳的警笛声中,风驰电掣般运往不远处的机场。
在日本芦屋空军基地,c-119“飞行车厢”
和c-54“空中霸王”
大型运输机的引擎已经开始轰鸣。
地勤人员如同忙碌的工蚁,利用特种起重设备,将那些巨大的、形状怪异的钢构件小心翼翼地装载进运输机宽大的机舱。
每一架运输机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装和加固,以应对此次前所未有的空投任务。
“孩子们,你们运送的不是钢铁,是陆战一师一万五千名棒小伙子的生命!”
飞行大队长在起飞前的简报会上,对着即将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们声嘶力竭地喊道,“无论如何,要把这些东西,精准地投到长津湖!
投到水门桥!”
几乎是与此同时,在水门桥以北的战场上,志愿军的追击战进行得异常惨烈。
美军为了打通或保住这条生命线,展现了疯狂的反扑意志。
他们利用强大的地空火力,对尾随追击的志愿军部队进行层层阻击,不计成本地倾泻着炮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