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东北大地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林文澜站在沈阳城外的前沿指挥所里,凝视着这座即将获得新生的古城。
与锦州不同,沈阳守军已在重重围困中军心动摇。
司令员,城内守军派出代表,请求谈判。
周志宏递上一份密电。
林文澜仔细阅读后,目光深邃:传令各部队,暂停攻击,但保持战备状态。
我亲自与对方代表会谈。
当日下午,在城郊一所小学教室里,林文澜会见了国民党第八兵团副司令周福成。
这位老将军鬓斑白,神色疲惫。
林将军,周福成开门见山,沈阳城内尚有十万守军,若强行攻城,必是两败俱伤。
我等愿意放下武器,看在曾是同僚的份上,但求保障官兵安全。
林文澜正色道:周将军深明大义,我代表解放军保证:所有放下武器的官兵,一律按起义人员对待,愿留者整编,愿去者放路费。
就在谈判进行时,城内部队生分裂。
顽固派将领试图负隅顽抗,起义部队与之生冲突。
枪声在沈阳街头骤然响起。
情况有变!
邱清泉急报,敌军内讧,请求立即行动!
林文澜当机立断:命令各部队按预定方案入城,重点控制军事要地,避免与起义部队误伤。
解放军兵分三路迅开进沈阳。
与以往的血战不同,这次入城异常顺利。
起义部队主动引导解放军占领重要目标,只有零星抵抗很快被肃清。
十一月二日,沈阳和平解放。
这座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在接收兵工厂时,林文澜特别注意保护技术人员和设备。
他亲自与老工程师们座谈,承诺继续生产,保障工人生活。
林将军,一位白苍苍的总工程师激动地说,这些机器就像我们的孩子,只要还能为祖国效力,我们一定竭尽全力。
与此同时,部队整编工作紧张展开。
十万起义官兵中,有三万人选择加入解放军,其余领取路费返乡。
对这些新同志要一视同仁。
林文澜特别交代,他们都是中国人,只是曾经走错了路。
整编后的部队实力大增,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新旧部队之间难免存在隔阂,战术思想需要统一,作风纪律需要整顿。
林文澜决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军政整训。
白天进行军事训练,晚上开展政治学习,同时大力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在一次战术研讨会上,原解放军干部与起义军官就作战理念生争论。
你们那套游击战术太过儿戏!
起义师长赵振华不满地说,现代战争要讲究正规作战。
原解放军团长立即反驳:就是因为死守正规战,你们才输得这么惨!
林文澜静静地听着争论,待双方都说完后,他才开口:两种战术各有所长。
我们现在要学习的,是如何把正规战与运动战有机结合。
他走到地图前:比如接下来要打的平津战役,就需要大兵团协同作战,但又不能墨守成规。
这番话让在场军官都陷入沉思。
接下来的训练中,林文澜特别注重战术融合,让不同背景的军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十二月,中央军委命令南下参加平津战役。
此时东北已全境解放,部队士气高昂。
这是我们第一次跨区作战。
林文澜在誓师大会上说,要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打出东北部队的威风!
部队冒着严寒南下。
与一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