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包,匍匐接近,进行自杀式攻击。
一名叫王永和的排长,在身中数弹后,拉燃了怀中的炸药包,滚入了一辆正在喷射火舌的“谢尔曼”
坦克履带下。
轰隆一声巨响,坦克瘫痪了,通路被打开了。
“为排长报仇!”
战士们怒吼着,冲破了这道防线。
一夜激战,至28日拂晓,新兴里美军外围阵地大多被攻克,其核心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
“北极熊团”
陷入了重重包围,无线电里充满了求援和绝望的呼叫。
下碣隅里:争夺生命线
下碣隅里是长津湖地区美军的指挥和后勤核心,拥有唯一一个勉强可用的简易机场。
这里由陆战一师师部、直属部队和陆战1团一部防守,工事最为坚固。
林文澜将进攻下碣隅里的主要任务交给了第38军112师和第4o军一部,并由杨文涛的特种炮兵提供有限的炮火支援。
他们的目标并非一举攻克这个坚固的堡垒,而是全力牵制、骚扰,阻止史密斯派出大量兵力增援柳潭里和新兴里,同时伺机破坏机场和补给堆积点。
战斗同样惨烈。
志愿军战士们向美军机场外围阵地起了多次决死冲击。
美军的火力空前凶猛,配合照明弹和探照灯,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冲锋的道路,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血路”
。
特种兵指挥部的工兵和侦察兵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渗透到美军防线附近,用迫击炮和火箭筒袭击机场跑道和停机坪上的飞机、油罐车,引了数次剧烈的爆炸,火光映红了半个天空,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物资损失。
指挥中枢的抉择
第十三兵团前进指挥部设在一个背风的冰封山谷里,实际上就是几个挖开的雪洞和覆盖着白色伪装布的帐篷。
电台天线被小心翼翼地架设在山石后面。
林文澜几乎一夜未眠,他裹着厚厚的军大衣,依旧冻得脸色青。
他面前的电台里,不断传来各攻击部队的战报,大多是进展缓慢、伤亡惨重的消息。
“司令员,113师报告,攻击1282高地受挫,347团损失过三分之一,团长重伤!”
“116师报告,已突入新兴里村落,正与美军进行逐屋争夺,敌军抵抗顽强,火力凶猛!”
“112师报告,对下碣隅里东侧高地的三次冲锋均被击退,部队冻伤减员严重……”
周志宏拿着一份汇总的战报,声音沉重:“司令员,各攻击部队伤亡都很大,尤其是冻伤。
很多战士穿着单胶鞋,脚都冻黑了……照这样打下去,就算拿下阵地,部队也……”
林文澜紧闭着双眼,手指用力按着太阳穴。
他何尝不知道伤亡的巨大?每一声报告,都像一把刀子扎在他心上。
这些战士,很多都是跟着他从缅甸、从华北一路血战过来的老兵啊!
但他更知道,此刻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告诉各军、师指挥员,”
他睁开眼,目光中只剩下钢铁般的冰冷和决绝,“不要怕伤亡!
现在是拼意志的时候!
我们困难,美国人更困难!
他们的飞机在夜里是瞎子,他们的坦克在雪地里是棺材!
把我们所有的预备队,都给我压上去!
告诉战士们,要么完成任务,要么就死在阵地上!
没有第三条路!”
他走到通讯兵面前,亲自口述给吴信泉和王铁柱的电令:“新兴里之敌已成瓮中之鳖,务必于明日(28日)白天,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歼灭!
柳潭里方向,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