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乘小火轮逃离南京的消息,像瘟疫一样在守军里蔓延开来。
下关码头的混乱瞬间升级——有的部队扔了武器往江边跑,有的军官带着亲信抢船,甚至有士兵为了争一块木板,和平民扭打在一起。
林文澜刚把最后一批妇孺送上船,就看到远处的街道上,一队日军骑兵朝着码头冲来,沿途的平民倒在马刀下,鲜血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红痕。
“旅长!
日军骑兵来了!
咱们也撤吧!”
赵大虎拽着林文澜的胳膊,指了指江面上仅剩的一艘渡船。
那艘船已经挤满了人,船身倾斜,随时可能翻沉。
林文澜没有动,他望着被日军追杀的平民,又看了看四处溃散的友军,牙齿咬得咯咯响:“撤?往哪撤?江上的船快没了,就算过了江,这些溃散的士兵、无助的百姓,还不是要被日军追杀?”
他突然指向不远处的一座灰白色建筑——那是南京中央金库,墙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高达三层,门口还有两座石狮子,是附近最坚固的建筑,“走!
去金库!
那里能守,还能把溃散的弟兄们聚起来!”
赵大虎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对!
金库结实,还有储备的粮食和弹药!
咱们去那,还能多杀几个鬼子!”
两人带着仅剩的18o余名士兵,朝着中央金库冲去。
沿途遇到不少溃散的友军——有第88师的残兵、教导总队的学员,还有些穿着杂色军装的地方部队士兵,大多丢了枪,垂头丧气地往江边挪。
“弟兄们!
别跑了!”
林文澜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朝着溃散的士兵们大喊,“唐司令跑了,但咱们不能跑!
南京城里还有老百姓,还有咱们的同胞!
跟我去中央金库,守住阵地,多杀一个鬼子,就多救一个同胞!”
一个满脸是灰的士兵停下脚步,瓮声瓮气地说:“守?拿啥守?我们连枪都没了,粮食也吃完了,守着等死吗?”
“枪我有!
粮我也有!”
林文澜从腰间解下自己的驳壳枪,又指了指金库的方向,“金库里有储备的弹药和粮食,只要你们愿意跟我守,枪、粮管够!
就算死,也要拉着鬼子垫背,不能让他们白白屠杀咱们的同胞!”
这话像一剂强心针,不少士兵停下了脚步。
一个第88师的连长站出来,朝着林文澜敬了个礼:“长官,我叫李大海,带了4o多个弟兄,愿意跟你守金库!
我们虽然没枪,但还有刺刀,能跟鬼子拼!”
“好!”
林文澜拍了拍李大海的肩膀,“跟我走!
到了金库,先给弟兄们枪粮!”
沿途不断有溃散的士兵加入,有的带了枪,有的只带了一把大刀,甚至还有个炊事兵,扛着一口铁锅就跟了过来:“长官,我不会打仗,但我能给弟兄们做饭,让大家吃饱了杀鬼子!”
等赶到中央金库时,队伍已经扩充到了8oo多人。
林文澜让人撬开金库的侧门——正门太显眼,容易被日军盯上。
走进金库,里面果然如他所料:一层是巨大的金库库房,铁门厚重,能挡住子弹;二层是办公区,有不少房间可以作为临时掩体;三层有了望塔,能观察周围的动静。
更重要的是,库房旁边的储藏室里,果然存放着不少粮食和弹药——那是战前为守军储备的,还没来得及分。
“赵大虎,你带2oo人守一层,用库房的铁门做掩体,在门口设置路障,多堆沙袋,日军要攻进来,先让他们在门口流血!”
林文澜快部署,“李大海,你带3oo人守二层,把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