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就对了,保准给您办得妥妥的。”
张三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眼睛却始终死死地盯着那锭银子。
“这锭银子张兄弟先拿着,事成后,另有酬劳。”
宋扬笑嘻嘻地将银子还有那包剩下的香烟,一同放在张三的手中。
“爷,瞧好吧您嘞!”
张三操着浓厚的京腔,拍着胸脯保证道。
第二天上午,宋扬还在知味轩对面的客栈里补觉的时候,房门被轻轻敲响。
“先生,您在吗?”
掌柜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片刻后,在楼下,宋扬看到了张三。
“爷,您吩咐小的事情,给您办好了,今日得空的话,带您去看看屋子可好?”
张三弓着腰,满脸堆笑地问道。
“这么快?”
宋扬忍不住惊讶道。
这才一天不到的时间,这家伙居然就搞定了。
“就在玉簪胡同那里,周围都是当朝大员们的府邸。
原主是一个被先帝爷给罢官的户部侍郎。
他们最近要离开京城回原籍,所以急着出手,不过就是价格有点贵。”
张三连忙解释道。
“带我去看看吧。”
宋扬说道。
一个时辰后,在玉簪胡同,宋扬见到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年男子。
“这位是陈知大人,这位是宋扬公子,你们自己谈吧。”
张三介绍完后,便掏出香烟,走到一旁,开始吞云吐雾起来。
宋扬看着张三这迅融入烟民大军的模样,心中也不禁感到惊讶。
跟随陈知拐了个弯,宋扬便看到了一扇朱漆大门。
门上的铜钉闪烁着黄色的光芒,两个兽门环怒目圆睁。
宋扬上前,伸出手轻轻扣了扣门,在幽静的巷子中,敲门声清脆悦耳,传得很远。
入门处,一面雕花影壁映入眼帘,砖石雕刻得极为灵动,上面刻画着牡丹的图案。
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仿佛那牡丹随时都会绽放,整个影壁含蓄间藏着浓郁的古韵。
前院,石板路平整地铺向正厅,台阶是由洁白的花岗岩砌成。
大厅内,一张乌木大案放在中间位置,上面笔砚俱全,一股淡淡的墨香从案上散出来,弥漫在整个大厅。
来到中院,这里格外清新优雅。
回廊曲折,串起东西厢房。
东厢书房中,竹影摇曳,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墙壁上还悬着几幅卷轴,尽显文雅之气。
西厢客房布置得典雅大方,桌上摆放着精巧的茶具,一看便知主人的讲究。
想来这位陈大人,必定是个极为雅致之人。
后院是起居的地方。
主屋卧榻宽敞舒适,罗帐轻柔地垂落,锦被上绣着鸳鸯图案,枕边还放着几本书卷,透着闲适的趣味。
主卧旁边,几间侧屋有序排列。
院角的古井旁,辘轳上的绳索还带着潮湿的水迹,似乎刚刚有人使用过。
再往后走,便到了小花园。
这里极为幽静,嶙峋的假山姿态各异,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
荷池里,粉嫩的荷花刚刚冒出尖角,几条锦鲤在荷叶间欢快地游来游去,时不时甩动一下尾巴,荡起一圈圈的涟漪,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池边的亭台修建得精巧别致,摆着石桌石凳,不管是大清早趁着凉快赏赏花,还是晚上搬个小凳子来这儿看看星星、吹吹风,都惬意无比。
这一整座宅子,从一砖一瓦的细节都能看出当年建造时的讲究,处处透着这位陈大人当官时的体面和高雅格调。
和天宫一号相比,这里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让宋扬感到颇为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