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承父志欲巡天下念民生初忧兵防
紫宸殿的鎏金铜漏还在滴答作响,夕阳的余晖渐渐淡去,宫女们已掌上了烛火,跳动的火光将母子二人的身影映在雕花窗棂上,添了几分暖意。
柴宗训的目光还落在符太后方才掀开的裙摆处,月白色的衬裙平整如初,半点烫伤的痕迹也无,可他心里的愧疚却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坠着。
他攥着衣角,指尖微微泛白,方才那句“对不起”
哽在喉咙里,翻来覆去好几遍,才又小声补了一句:“娘,以后我再也不把热东西揣怀里了,也不毛手毛脚的了。”
符太后见他这副模样,伸手揉了揉他的头顶,掌心的温度让柴宗训紧绷的肩膀松了些。
“傻孩子,娘又没怪你。”
她拉着柴宗训坐回软榻,顺手把方才没吃完的蜜饯碟推到他面前,“你能想着娘,怕娘受伤,娘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
柴宗训捏起一块蜜饯,却没放进嘴里,眼神飘向殿外远处的宫墙——那里隐约能看到禁军巡逻的身影,他忽然想起方才殿上大臣们争论伐唐时的模样,周大人通红的眼眶、李侍郎攥紧的朝笏,还有娘坐在珠帘后,一句“暂缓伐唐”
定了局时的沉稳。
“娘,”
他忽然开口,声音比方才清亮了些,“今日你说治理国家像放风筝,线太紧会断,太松会飞,我好像有点懂了。”
符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露出浅笑:“哦?那你说说,懂了什么?”
“周大人想打南唐,是怕南唐壮大了威胁后周,可他没看见军需库里的废铁枪、掺了沙土的军粮。”
柴宗训把蜜饯放回碟中,小手比划着,“就像放风筝,要是线本身就断了,再使劲拉,风筝也飞不高,还会掉下来砸到人。
我们现在要先把‘线’补好——把贪官抓了,把好兵器造出来,让百姓有饭吃,这样以后再打南唐,才不会出问题。”
符太后听得心头一暖,伸手握住儿子的小手,掌心的触感软软的,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我的训儿长大了。”
她声音里带着几分欣慰,“你说得对,治国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事。
你爷爷当年打天下,每占一座城,必先安抚百姓、减免赋税;你父亲在位时,即便战事再紧,也没让地方官苛待过百姓。
他们都是知道,百姓才是后周的根。”
“根”
这个字,柴宗训记在了心里。
他想起前些日子去铁匠铺,老工匠握着他的手说“百姓有饭吃,手里有活干,才肯跟着官家走”
;想起女辅营的春风姐姐说“去年冬天,许州有百姓冻饿而死,家里的男丁还在前线打仗”
。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打转,让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只想着“不要伐唐”
,还是太浅了。
“娘,我想做点事。”
柴宗训抬起头,眼神亮晶晶的,“我不想总躲在娘后面,让娘替我处理所有事。
我是后周的皇帝,该替百姓想,替将士想。”
符太后微微一怔,随即放缓了语气:“你想做什么?娘都支持你。”
“我想知道百姓到底过得好不好。”
柴宗训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软榻边缘的雕花,“之前林姐姐跟我说,女辅营的姐姐们每个月都会有几天身子不舒服,站都站不稳,还要上训练场;还有那些当兵的叔叔,家里要是只有一个男丁,他去打仗了,爹娘就没人照顾。
我昨天还听见宫女说,陈州有户人家,儿子死在战场上,老两口连口热粥都喝不上。”
他越说越急,声音也拔高了些:“娘,我们后周不怕打仗,可百姓怕啊!
每次征兵,家里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