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眉头微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剑柄:“哦?还有这样的事?如今汴梁那边的战事基本停了,怎么还会有散兵往洛阳来?难道是其他战场撤下来的?”
“属下也觉得是!”
斥候连忙接话,“如今战场上可不止汴梁一个地方,济州那边还在跟联军僵持着呢!
属下猜,那支队伍说不定是从济州调往汴梁的精锐,半路上被联军打散了,才往洛阳这边来的!”
“济州调往汴梁的精锐?”
王校尉听到这话,脸色忽然变了变,下意识地喃喃自语,“不对啊……我怎么听说,从济州调往汴梁的那支精锐,早就全军覆没了?去年冬天的时候,汴梁那边传来消息,说那支队伍在半路上遇到了联军的伏击,连带队的校尉都战死了,怎么还会有人生还?”
这话一出,赵彦也愣住了。
他去年冬天确实也听过济州援军的消息,当时传回来的说法是全军覆没,连尸体都没能收回来,怎么现在会突然冒出一支像是济州散兵的队伍?他看向斥候,语气里多了几分严肃:“你看仔细了?那支队伍里有没有能辨认身份的标记?比如军服上的徽记,或者士兵身上的信物?”
斥候仔细回想了一下,摇了摇头:“属下不敢靠得太近,怕被他们现引起误会。
远远看着,他们穿的军服倒是后周的样式,只是都破得厉害,徽记也看不太清。
不过……不过属下注意到,队伍里有个领头的人,背上背着一把断了刃的长刀,刀鞘上好像刻着个‘李’字——只是太远了,属下也不敢确定。”
“断刃长刀,刻着‘李’字?”
王校尉皱紧了眉头,心里忽然想起一个人。
去年他在汴梁的时候,曾见过济州援军的带队校尉李诚,那人背上就背着一把刻着“李”
字的长刀,据说那是他父亲传下来的信物。
当时传李诚战死的消息时,还说他的长刀也被联军夺走了,怎么会出现在这支队伍里?难道……难道李诚没死?
赵彦看出了他的异样,问道:“王校尉,你认识这个背长刀的人?”
王校尉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不好说。
去年济州援军的带队校尉叫李诚,背上就有一把刻‘李’字的长刀。
只是当时传他战死了,连刀都丢了……现在突然冒出这么个人,我也不敢确定是不是他。”
赵彦沉默了片刻,目光重新落回斥候身上,语气变得格外郑重:“你再仔细想想——那支队伍的状态,真的不像是敌人?有没有可能是联军假扮的散兵,想混进咱们这边打探消息?”
这话问得斥候心里一紧,他低头仔细回想了一下方才看到的场景,眉头也微微蹙起,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开口:“回统领的话……不太像。
若是联军假扮的,不该是那样的状态。
属下远远看着,他们队伍里的伤员都是真的,有两个人还被人架着走,连步子都迈不稳。
还有几个女眷,手里拿着破碗,好像在路边找水喝,那样子不像是装出来的——若是假扮的,未免也太逼真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属下在附近观察了一会儿,没看到那支队伍周围有其他埋伏的人影。
他们走得很慢,队伍也拉得很长,一点都没有‘设伏’的样子,倒像是真的走不动了,只想找个安全的地方歇脚。”
赵彦的手指依旧摩挲着剑柄,脸上却没了方才的紧绷。
他转头看向王校尉,语气里带着几分斟酌:“王校尉,你怎么看?要不要派人再去探探?”
王校尉心里也在打鼓。
若是真的是济州的散兵,那自然是要接应的——都是后周的弟兄,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可若是联军假扮的,那可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