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被赵匡胤扣押,柴主已成傀儡,密信早落入宋军之手。
“刘鋹鼠目寸光,柴主身不由己,这天下,终究是赵匡胤的了。”
李煜跌坐椅上,望着窗外飘落的秋雨,口中喃喃。
林仁肇再度请战,愿率十万水师溯江而上,直捣宋军粮营。
李煜望着这位白将军,想起他早年随父皇征战的功勋,终是点头:“将军务必小心,江南的安危,全托给你了。”
林仁肇领兵出征那日,金陵城万人空巷,百姓们捧着酒浆送行。
李煜站在城楼上,看着水师船队消失在江雾中,提笔写下“兵气凌虚动,旌旗入望遥”
。
他以为这是江南的转机,却不知赵匡胤早已布下罗网。
第三幕孤城困守,诗酒悲歌
宋军的反击来得迅猛且狠辣。
赵匡胤以“南唐擅动干戈”
为由,命大将曹彬率水军南下,同时遣石守信攻荆南,断南唐西路援军。
林仁肇的水师在采石矶遭遇伏击,宋军以火攻烧船,南唐水师死伤惨重,林仁肇力战身亡,头颅被传至金陵。
消息传回,李煜一口鲜血喷在案头的诗稿上。
他亲自登城,只见城外宋军联营数十里,旌旗蔽日,鼓角声日夜不绝。
城内粮草日渐短缺,百姓们开始挖野菜充饥,昔日繁华的秦淮河,如今只剩断桨残舟。
冯延巳劝李煜降宋,换取百姓生机。
李煜摇头,指着城墙上坚守的士兵:“他们为江南而战,朕岂能先降?”
他下令打开国库,分粮给百姓,自己则每日与徐铉(后被放回,软禁城中)对坐,以诗酒排遣愁绪。
夜里,他常登上城楼,望着宋军营地的灯火,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月明中”
,字句间满是悲凉。
宋军围城三月,金陵城已断粮十日。
有宫人偷偷献上仅剩的半块糕点,李煜却转手递给了城楼上的伤兵。
他知道,城破之日不远了。
这日,曹彬遣使送信,言若李煜开城投降,可保百姓无恙;若顽抗,城破后鸡犬不留。
李煜召集朝臣,众臣皆泣不成声。
他拿起玉玺,指尖颤抖,最终闭上眼,在降书上盖下印玺。
“朕无能,守不住父皇的江山,守不住江南的百姓。”
他对着朝臣深深一揖,泪水滚落衣襟。
第四幕汴京囚客,魂断江南
开宝九年正月,李煜被俘北上,抵达汴京。
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
,实则将他软禁在别院。
昔日的南唐君主,如今成了阶下囚,连行动都受监视。
他每日枯坐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思念金陵的海棠、秦淮河的月光,写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徐铉偶尔会来看他,带来江南的消息:曹彬果然未屠城,百姓们仍在秦淮河畔生活,只是再无昔日繁华。
李煜听着,眼中泛起泪光,又随即黯淡——这江山虽在,却已换了主人。
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辰。
他想起往年金陵宫中的庆典,笙歌鼎沸,如今却只有孤灯相伴。
酒过三巡,他提笔写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词很快传到宋太宗赵光义耳中。
赵光义见他仍念故国,恐生异心,便赐下毒酒。
李煜接过后,望着杯中酒液,忽然笑了——或许,这才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