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起啊!
这可不是小数字,这背后肯定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张德海心里跟猫抓似的,他瞅了个空儿,私下约见了一位老信访户。
那老人家啊,一提起当年的事儿,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声情并茂地把1987年事件的整个过程,完完整整地给他讲了一遍。
张德海全程录音,听得他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第二天上班,他揣着那份录音,没声没息地,以“补充材料”的名义,扫描进了信访系统。
这老头儿啊,动作那叫一个熟练,仿佛每天都在干这种事儿似的。
结果,哎哟喂,系统第二天就跟被打了鸡血一样,自动将那起案件升级为“跨部门协同事项”!
更绝的是,还触发了一个尘封多年,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问题联席审议”流程!
张德海看着屏幕上那个跳动的红色待办图标,心里那叫一个激动,也带着点儿感慨。
他喃喃自语道:“原来制度里一直留着门啊,只是没人敢推……”他这话啊,听着有点儿沧桑,又有点儿欣慰,仿佛看到了多年来那些被尘封的委屈,终于有了一丝重见天日的希望。
周影这边,耳目众多,信访系统被激活的消息,自然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他耳朵里。
他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啊,更深了。
好啊,看来这帮老家伙们,终于坐不住了。
他立马就安排郑其安,这小子脑子活络,让他赶紧去协助林婉贞。
干嘛呢?
把他们手上那份“补遗录”的核心数据,拆!
给我拆成三百零七个独立的条目!
而且,每一项条目都得给我匹配一位真实在世的见证人,要绑定他们的身份证号,还要有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指纹或者虹膜啥的,反正就是得严丝合缝,不给对方留一丝一毫的作假空间。
然后呢,这些个条目,全都以“个人回忆录申报”的形式,批量提交到市文化馆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理由?
“濒危口头传统!”周影这招,简直是把文化保护的大旗,给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你想啊,谁敢说这些口述历史不是“濒危口头传统”?
这简直就是把那些人的嘴给堵得死死的!
文化馆那边啊,接到这么多“回忆录申报”,自然是傻眼了,这阵仗,他们可从来没见过。
审批嘛,肯定是给暂缓了,毕竟这事儿太大,涉及面也太广。
可你别忘了,一旦材料提交了,就跟王雅婷那二维码一样,它们可全都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政府的数字档案库,取得了“在册未审”的身份!
意思就是,老子已经登记在册了,你没审批那是你的事儿,但你想擅自删除?
嘿嘿,对不起,依法不得!
周影坐在办公室里,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听着林婉贞的汇报,脸上那抹讳莫如深的笑容,愈发显得高深莫测。
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一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
“看来,这纸啊,”周影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力道,他抬头看向窗外,夜色正浓,万家灯火像是地上的繁星,“它从来都是往高处走的。”清明刚过第七天,春风带着湿意拂过这座城市,而市政府官网的一则公告,却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开了锅。
那份名为《关于守灯广场周边区域历史文化风貌评估的公告》赫然挂在首页醒目位置,说是“因市民集中反映”,要对这片区域进行“评估”。
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字字珠玑,句句暗藏玄机。
尤其公告末尾那条不起眼的附加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