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康要捐书?
周影听到这个消息,剑眉微微一挑,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玩味。
被软禁的人突然要捐书,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想捐书?
恐怕没那么简单吧。
“陈伯康有没有提出什么要求?比如,想见什么人?”周影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一把拉满的弓弦,随时准备射出利箭。
情报员的声音带着一丝古怪:“他指名要见以前的老同事,说是想把一些旧书捐给他们,让他们发挥余热。”
“旧书?余热?”周影冷笑一声,心中已经有了几分猜测。
这陈伯康,恐怕是想借着捐书的名义,传递什么消息吧。
“答应他,让他见见老同事。”周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不过,要派人严密监视,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岭南市的午后,阳光透过略带灰尘的玻璃窗,在房间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伯康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衬衫,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书生。
他吃力地搬着两个纸箱,纸箱的边缘已经磨损得起了毛边,露出里面泛黄的书页。
接待人员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面容严肃的中年人。
他上下打量了陈伯康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屑。
一个被软禁的老家伙,能有什么价值?
不过是浪费粮食罢了。
“陈馆长,这些都是您要捐的书?”中年人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您可真是高风亮节,退休了还想着为人民服务。”
陈伯康似乎没有听出中年人话里的嘲讽,只是微微一笑,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是啊,这些书都是我以前工作时用的,现在也没什么用了,不如捐出来,给年轻人学习学习。”
中年人不置可否地耸了耸肩,示意陈伯康把书放下。
他随手翻开一本《机关公文写作规范》,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扉页上。
一张小小的便签,用略微有些潦草的字迹写着:“第十七条修订版从未下发,但我们都照着做。”
中年人的心头猛地一震,他不动声色地将便签抽出,藏在手心,然后合上书,笑着对陈伯康说道:“陈馆长,您的书我们收下了,我们会好好利用的。”
陈伯康点了点头,
林婉贞接到任务的时候,正在社区里组织老人们唱歌。
她穿着一件素雅的旗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优雅而干练。
“林老师,这批书是陈伯康捐的,说是以前工作时用的,你看看有没有什么价值。”接待人员将两箱书放在林婉贞面前,语气平淡地说道。
林婉贞点了点头,开始整理这些旧书。
她一本本地翻看着,心里却有些疑惑。
陈伯康是档案馆的老馆长,捐的书应该是些历史文献之类的,怎么会有这么多机关公文写作规范?
当她翻到那本《机关公文写作规范》时,一张小小的便签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拿起便签,仔细地阅读着上面的文字,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第十七条修订版从未下发,但我们都照着做……”林婉贞喃喃自语,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模糊的画面。
她似乎看到了,在一个个灯光昏暗的办公室里,无数的文书人员,默默地执行着那些见不得光的命令。
她不敢怠慢,立刻将便签的事情告诉了周影。
周影听完林婉贞的汇报,脸色变得异常严肃。
他立刻调取了档案馆的档案,开始比对《机关公文写作规范》的各个版本。
果然,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第十七条修订版,确实从未正式下发过
